與父親有關的故事-親情故事
1、悲痛
縱身跳下大河的時候,年邁的父親知道,他要找的兒子大概已成了冰冷的尸體。
兒子溺水早就超過12個小時。那晚他在工地上干完活,大汗淋漓,想到河里洗個澡,可下水后就再沒冒出頭來。民警來了,消防隊員也來了,說不熟水性,不敢輕易下水。隨后,專業的打撈隊也來了,但他們說水面廣闊,一天的打撈費用得花三萬元。
年邁的父親管不了這么多。他們一家都在鎮上打工,對他們來說,三萬元是天價。他沒錢,但他還有力氣。當年,他用這些力氣抱過、背過、打過兒子。現在,他要再用這力氣,親自去撈起兒子。
可剛剛跳下水,他就犯糊涂了。他會游泳,但不懂怎樣打撈尸體。河面廣闊,白茫茫一片,沒給他一點兒暗示。他堅持昂著頭游了一會兒,緊張地四處探望,卻什么也沒找到,只好又爬回到棧橋上。
人們說,男人把悲痛隱藏得最深,但喪子之痛卻疼得無處可藏。坐在棧橋邊上,這位父親放下隱忍與含蓄,不顧一切地捶地痛哭。他對著大河,張開口想說些什么,可呢呢喃喃,什么都沒說出來。他只是前前后后搖晃著身體,任眼淚流過黝黑瘦削的臉。
也許連那早逝的兒子都沒想過,父親會有這么多的淚水。
2、擔當
每個選擇大抵都包含糾結、猶豫和不舍,更何況是要決定自己哪一個孩子可以活得更久些。萊文碰上的正是這樣痛苦的抉擇。
這個47歲的英國男人是三個孩子的父親。相隔一年,他的小女兒與二兒子先后得了腎病。他與兩個孩子都配型成功,但一個腎到底應該留給誰?你知道,這不是一個可以通過拋硬幣輕易獲取答案的問題。它將影響的,是生命的去與留。
萊文停在了岔路口。他瘋狂地工作,任忙碌和疲憊占據自己,只想忘掉一切。直到有一天,他毅然地邁出了第一步。他不再逃避,而是勇敢地去選擇,用一個最簡單的邏輯——將自己的腎臟留給先得病的那個孩子。
小女兒接受了珍貴的禮物。手術非常順利,孩子的身體與父親的腎臟自然結合,沒有出現嚴重的排異反應。為了提高自己的腎臟質量,萊文花了四個多月來調整身體。好消息傳來,他興奮得哭了??呻S即,這位父親的心又分裂成兩半,一半是喜悅,一半是愧疚。
他再沒多余的腎臟可以留給兒子,只能盼著他人捐獻。醫生說,一雙兒女的病是父母遺傳基因所致。萊文說,上帝真的跟他開了個大玩笑。但既然是他的缺陷給孩子帶來了痛苦,他就希望能夠自己去彌補。
在最折磨人的抉擇面前,這個善良的男人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作為父親獨有的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