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顆網絡時代的螺絲釘-職場故事
2007年,我大學剛畢業。當初選專業時,以為會計很吃香,可大概和我抱著同樣想法的人太多了,一離開校門,就面臨著巨大的競爭。而像我這種成績普通的二本院校女生,又不想改行,找工作如同大海撈針。投了四個月簡歷之后,我才找到了工作。
第一天上班,我緊張又興奮,認識了很多年齡相仿的新同事。在學校喜歡組織活動的我,一下來了精神,建立了一支名為“新人力量”的QQ群,把公司各部門的新人都拉了進來。下班后,大家聊聊一天的工作,彼此文案各自的心得,很快就抱團兒了中午一起吃飯,周末一起K歌。
趙姐是辦公室里的老前輩,聽說是老總“三顧茅廬”從國企里請出的高手。她52歲,總是沉著一張臉不茍言笑,平時我常向她請教問題,她都會耐心地講給我聽。一次,我向她請教如何給一個離職人員做工資單后,她忽然問我:“任麗,你弄的那個很多人的QQ是什么啊?”
“是QQ群,都是我們這撥兒新人。”我開玩笑地說,“您也想加入啊?”
趙姐搖了搖頭說:“我是想提醒你,單位里還是不要搞拉幫結伙的事。”
我愣一下,很不高興地回應:“什么拉幫結伙,我們就是在一起吃喝玩樂。”
趙姐嘀咕了一聲:“那你好自為知吧。”說完便轉頭忙工作了。
當時,我心里只有一個想法,就是代溝,老古董根本沒法理解年輕人。
然而沒過多久就出事了。當時,網上很多人都喜歡曬工資,我們新人群里,也玩起了這個游戲。因為公司發工資從來都是保密的,大家都非常好奇彼此工資掙了多少。可曬著曬著就出了矛盾。同崗同職的兩個人,最高和最低工資竟然差出900多元。小游戲迅速升級了,認為不公平的同事,竟然直接追問到了總經理辦公室。
事后,領導層發話,說我們這一撥新人非常不好管理,近二分之一的新人要被辭退。我這個新人群主,自然未能幸免。被辭退的那天,我一邊收拾東西一邊掉眼淚。趙姐安慰我說:“我都提醒你了,你還不注意。這次就算吃一塹長一智了。年輕人,未來還長著呢。”
我忿忿不平地說:“我建一個群怎么了?大家都是新人,在一起互相打氣不對嗎?”
趙姐說:“你還不懂嗎?你所謂的那個群和在公司結小幫派有什么區別?為什么說你們這撥新人不好管理,其實都因為你啊。你把新人都拉在一起,他們還怎么融進各自的部門,怎么去學習配合團隊的習慣和步調?你讓新人們在這個群里找到了歸宿感。那他們還怎么和自己身邊的同事成為一家人?任麗,你好好想想,到底是公司開除了你們,還是你帶著這撥新人成了局外人?”
我被問住了。趙姐說得沒錯,不論我的初衷是什么,但事實就是,作為一個新人,我沒有積極地融入新環境,而是率隊自我隔離了。我真是后悔極了。
找到第二份工作,已是六個月之后了。我不得不放棄之前“專業對口”的想法,在一家垃圾環保再利用公司做經理助理。那是一家很小的私企,工資也不高。唐總經理看中的,是我懂財會知識,可以幫他審核賬目。
我從心里不喜歡這個工作,把它當作一種權宜之策。為了防止我再犯錯,上班前,母親再三叮囑我:“雖然這份工作和你的專業不對口,但你要干一行愛一行。不論你做什么,只要認真對待就有成功的那一天。”我表面答應,心里卻嘲笑母親的落后。作為新時代的職場新人,我一直秉承著愛一行干一行的理念,你都不愛這個職業,如何干得好?
私企工作沒有最累,只有更累,請一當十。盡管掛著助理的名頭,我還要負責接待,打掃總經理辦公室、寫文件、打印、復印……每天一堆瑣碎的事,讓我厭倦至極,兩個月,就攢了一肚子悶氣。
一天,我在常去的社區網站發了封抱怨帖,講述了自己工作時的種種憤懣,沒想到竟引來好多回帖。大家在一起共同控訴老板的惡行惡狀,一些網友還把自己在辦公室偷懶的小技巧拿出來與大家分享,比如放慢做事的速度,在茶水間泡茶要長,最佳的上廁所時間是24分鐘……我翻著,看著,心里豁然了不少。
我立即開始用起了網上學來的各種偷懶方法。沒想到真的很好用,至少讓我郁悶的上班時間變得有趣了。然而,好景不長。一個月后,公司出事了,會議室丟了三臺筆記本電腦。從監控錄像上查出來,下午兩點到三點半,會議室一直沒人。小偷扮成快遞員混進公司大樓,光顧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