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李元芳-人物
李元芳這位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因電視劇《神探狄仁杰》擁有眾多粉絲。歷史上真有李元芳這個人嗎?答案是,有。不過,歷史上的李元芳并非狄仁杰的助手,而是明朝的一位普通官員,只方不圓的性格讓他的官場生涯起起伏伏。
李元芳出生于公元1489年夏天,甘肅秦安縣人,由于自小聰慧伶俐,18歲便已中舉。
大約30歲時,李元芳被明世宗任命為順天府宛平知縣。宛平地理位置特殊,李元芳早就知道,這里到處是朝廷高官、外戚或宦官家族。他們肆意侵占百姓的農田,欺壓良民,可以說無惡不作。
上任后,李元芳發覺現狀比想象的更糟糕,有三個案件讓他寢食難安:一是村民狀告建昌侯張延齡無故侵占民地;二是有人舉報惠安伯張偉私藏罪犯;三是東廠惡意誣陷張仲金等七人,使其全部被定為死罪。
張延齡是國舅爺,其姐是孝康皇后,所以對于他的惡行,一般官員都是睜只眼閉只眼。但一貫耿直的李元芳當庭判定:建昌侯所占民田悉數奉還村民。在對待惠安伯私藏罪犯一案上,李元芳也毫不妥協,勒令他限期交出罪犯,并作好“自省書”。第三個案子有點棘手,因為東廠是皇帝的心腹,關進去的人很難活著出來。李元芳在朝臣的幫助下,找到東廠負責的太監,當面據理力爭,連續幾次后,終于免去了張仲金等人的死罪。
作為一方父母官,他深知百姓疾苦。于是,李元芳冒死上書:請求廢除讓宛平民眾深受其苦的七件事,還談及世宗皇帝煉丹求仙的害處。上書之后,他便“布襪青衣”,坦然等待受罰。
躲居深宮的世宗最反感臣子上書,連名聞天下的海瑞都因諫言而下獄。李元芳上書后,五天沒有消息。當時群臣們紛紛議論說“兇多吉少”。誰知世宗皇帝看完奏折后一一批準了。消息傳來,宛平縣百姓拍手稱快。
七條諫書受皇帝批準后,有人以為世宗對李元芳青睞有加,便推薦讓其擔任臺諫——負責專職為皇帝提意見。宦官們暗中多方阻撓,最后李元芳只得出任登州府(今山東蓬萊)同知,幾年后轉任山西潞安府(今山西長治)同知。任職期間,由于政績顯著,山西巡撫和按察使一起呈文,請擢升李元芳任潞安府知府。誰知,先前在宛平縣得罪的惠安伯等人聯合宦官,誣告李元芳“拉攏關系,巴結上司”,雖然最后吏部查無實據,不了了之,但李元芳受不了這種打擊,稱病回歸故里秦安,閉門不出,頤養天年。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十二月二十一,李元芳去世,只留下一篇《安命賦》和一世清白的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