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碗,補心,補落花-文苑
春天補碗勤,冬天補鍋忙。別的日子留著補心。
不知道是不是春天是一年的日子剛打開封面,人們都憧憬著好日子,心情比較歡快,一激動就容易打破碗。而冬天人們看見了日子的封底,沒了念想,破罐破摔的心比較迫切,所以打破的鍋就比較多。于是,補鍋補碗的修補師傅隆重出場了。
女媧似的修補師傅們一個村莊一個村莊地巡游,把裂了的碎了的鍋碗補得天衣無縫,或者把接縫隆重地補成了錦上添花。當然,這女媧都是大老爺們兒,手卻巧過了在布上繡花的姑娘媳婦,他們是在瓷片鐵片上繡花。
一個村有一個村的專屬修補師傅,他要是補不動了就輪到他的兒子或女婿或徒弟,跟世襲領地似的。即便是鄰村的修補師傅也幾乎不串場,串了也沒用,沒人給活兒啊。
村民們約定俗成地只認自己御用的修補師傅,無論啥時打裂了鍋啊碗啊盆啊,都會收拾在廂房里,等待熟稔的那個修補師傅來拾掇。
要是哪天修補師傅來了,家里居然沒準備好幾個要補的物件,那簡直是一件太辜負人、一件太不仗義、一件太丟祖宗臉、一件見不得人的大事,怎么著也要尋個鋼精鍋換個底啊,哪怕借個破搪瓷臉盆補個漏啊,這樣心里才過得去,才顯得心里存了惦記。
眼見著一個碎成了五六片的青瓷碗,被百般舍不得的李家婆婆用一塊雪青的大手帕包著顫顫巍巍地交到了修補師傅手中,說:“這是我結婚時喜宴上用的碗,只剩這一個了……”。
師傅用淡淡的眼神輕輕捎帶了一眼,低頭收下了。
不知他用了什么魔法,等李家婆婆再見到這個碗時,碗不僅完整了,而且那些接縫被師傅巧妙地修補成了一株金色枝丫的樹。原本小家碧玉的普通青瓷碗,突然有了大家閨秀的官窯風范。那金色線條的分割似乎是時光的驚艷窯變,美得不可或缺。
李家婆婆小心翼翼地捧起碗,好半天不敢掖進懷里,端詳了好一會兒,才確認了碗上的往日痕跡。臉上那個失而復得的驚喜啊,幾乎瞬間盛滿了手中的碗,又順著碗沿漫溢。那師傅補好的,還有李家婆婆心里的好時光吧。
是不是其實每個人都很想要那么一個人,幫著補碗補鍋補衣,補心補念補情,再幫著補初一補驪歌補落花?
我們補不勝補的一生啊,要歷經多少滄桑多少精彩,才能擁有這么多繁復而驚艷的補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