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大境界-人生
生活的智慧是什么?有人會說,腦子靈光,辦事聰明。其實(shí),生活的智慧與活得聰明,并不太一樣。聰明是對事對人,智慧是面對命運(yùn)。
古代的詩人中,李白無疑是絕頂聰明的天才,神思飛揚(yáng),文采絕世。但他的命運(yùn)多波折也不能全怪別人,順風(fēng)時皇上給了臉,給點(diǎn)陽光就燦爛,天子面前脫靴放浪,立馬失寵再坐冷板凳。杜甫心懷天下黎民,只是日子過得苦哈哈,讀他的詩總有一張皺著眉頭的臉在眼前。蘇軾顛沛流離一生,卻活得自在。讀他的詩,沒有呼天搶地,沒有怨天尤人,沒有得志張狂,沒有失意惆悵,透出內(nèi)心的豁達(dá)、從容、淡定和幽默,顯示出了以微笑面對命運(yùn)的大智慧。
生活中面對的麻煩事,有大有小,各種各樣,紛繁雜亂,需要腦子轉(zhuǎn)得快的聰明人去打理。命運(yùn)中需要大智慧的境況雖然不多,卻讓一般人難以應(yīng)付。說命運(yùn)是粗線條,無非是“得失”二字。得之受之,容易面對,只有“求不得”,方能考量出人的智慧。失之舍之,是難面對的,失財(cái)丟官,輸理丟臉,別親喪命,都是人們想躲而難以避開的風(fēng)險(xiǎn)。許多人一輩子的聰明,加起來只有四個字:患得患失。一生的掙扎,豈有他耳?蘇軾是真正悟透人生的智者。不強(qiáng)求,自豁達(dá);能舍得,心淡定。風(fēng)吹云散思不亂,水轉(zhuǎn)山移心是錨。
去年初夏我曾游走惠州。惠州是蘇軾一生重要的支點(diǎn),他在《自題金山畫像》一詩中,概括了自己的一生:“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政壇上大起大落,十幾年的三次貶謫生活是他命運(yùn)的主題?;葜菔撬H官第二站?;葜菀灿袀€西湖,也有個蘇堤,那是蘇軾為官留存的政績。“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雖遭放逐,盡力為民做事,也不妨啖荔飲酒。那是什么樣的心態(tài)?有東坡文字解疑“余嘗寓居惠州嘉佑寺,縱步松風(fēng)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謂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日:此間有甚么歇不得處?由是如掛鉤之魚,忽得解脫。若人悟此,雖兵陣相接,鼓聲如雷霆,進(jìn)則死敵,退則死法,當(dāng)恁么時也不妨熟歇。”說的是一次登山,講的是人生大悟。心向高處亭宇,腳力卻不支。說一句“有什么歇不得?”就地一屁股坐下,讓心也像魚鉤上的魚得到解脫。隨遇而安,順應(yīng)命運(yùn),享受生命的自在自由。最后的結(jié)句說得更透底,哪怕是兩軍對壘,前進(jìn)則可能被敵人殺死,后退則可能受軍法處死,那又如何?想歇下睡他一覺,那就睡吧!
悟透了命運(yùn)的蘇東坡,習(xí)慣了靜觀危局,淡然于處變不驚。東坡先生另有一篇五十八字短文,記下了他乘船時遇到的一次危急險(xiǎn)境:“將至曲江,船上灘欹側(cè)。撐者百指,篙聲石聲犖然。四顧皆濤瀨。士無人色。而吾作字不少衰。何也?吾更變亦多矣,置筆而起,終不能一事,孰與且作字乎?”人生乃逆水行舟,處處險(xiǎn)灘暗礁。若總是提心吊膽,惶惶不可終日,既不能解脫困局,還枉費(fèi)一生光陰。蘇東坡的一生,就是這樣一幅特寫:急流險(xiǎn)灘中,一位書生立于逆水之舟上,淡定靜氣地?fù)]毫寫字。
他留下的那些千秋文字,真的是大智慧的結(jié)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