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瑟用了比喻的句子
【第1句】: 李商隱錦瑟比喻句
【第1句】:李商隱《錦瑟》中用兩個名人典故的詩句是“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名人分別是莊周和望帝杜宇。
【第2句】:原文
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第3句】:譯文
精美的瑟為什么竟有五十根弦,一弦一柱都叫我追憶青春年華。
莊周翩翩起舞睡夢中化為蝴蝶,望帝把自己的幽恨托身于杜鵑。
明月滄海鮫人流下了滴滴眼淚,藍田日暖玉石才能夠化作青煙。
此時此景為什么要現在才追憶,只因為當時心中只是一片茫然。
【第4句】:簡析
《錦瑟》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代表作之一。詩題“錦瑟”,但并非詠物,不過是按古詩的慣例以篇首二字為題,實是借瑟以隱題的一首無題詩。此詩是李商隱最難索解的作品之一,詩家素有“一篇《錦瑟》解人難”的慨嘆。作者在詩中追憶了自己的青春年華,傷感自己不幸的遭遇,寄托了悲慨、憤懣的心情,大量借用莊生夢蝶、杜鵑啼血、滄海珠淚、良田生煙等典故,采用比興手法,運用聯想與想象,把聽覺的感受,轉化為視覺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組合,創造朦朧的境界,從而借助可視可感的詩歌形象來傳達其真摯濃烈而又幽約深曲的深思。全詩詞藻華美,含蓄深沉,情真意長,感人至深。
【第2句】: 《錦瑟》用典的句子有哪些
《錦瑟》用典故的句子有:“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第1句】: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李商隱所作。
【第2句】: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
【第3句】:《錦瑟》全詩如下: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第4句】:“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意思是:“莊周其實知道自己只是向往那自由自在的蝴蝶。望帝那美好的心靈和作為可以感動杜鵑。大海里明月的影子像是眼淚化成的珍珠,只有在彼時彼地的藍田才能生成猶如生煙似的良玉。”
參考資料
古詩文網:http://so.gushiwen.org/view_285【第69句】:aspx
【第3句】: 《錦瑟》中用了“比興手法”的詩句是哪句
《錦瑟》
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此詩的第一句: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運用了比興的手法。
比興。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
這是一首追敘生平、自述身世的詩篇。開頭由錦瑟起興,象征著自己悲涼的一生,引起對華年往事的追憶。古瑟花紋錦繡,聲調凄涼。接下來以莊生夢蝶,望帝化鵑的典故比喻自己華年已逝,生如夢幻;繼而以滄海遺珠、藍田韞玉比喻自己懷才不遇、有志難酬,因而懷念哀傷,悵惘無已。
【第4句】: 錦瑟中用比喻設出美妙凄切的意境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李商隱在月夜彈響了他的《錦瑟》。一曲凄婉的千古絕唱傾倒了后世無數的聆聽者,歷來也曾經引起過很多不同的解說和猜測,金人元好問在其《論詩絕句三十首》中便曾說過這首詩是“一篇錦瑟解人難”。
對于《錦瑟》一詩的主旨,歷來歧見紛紜,有人以為這首詩的內容是詠“瑟”這種樂器的,言“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四句是分別寫了瑟的適、怨、清、和四種樂調,還有人把“錦瑟”猜想做一個女子的幻化,疑為“令狐家青衣”……此外,許多人傾向于悼亡一說,認為詩人是在孤獨凄涼中思念亡妻,躬自悼矣!這首詩雖然在理性方面難于加以確切的解說,但在感性方面卻極易于引起讀者的感動和喜愛。詩很具感性,是因為它的形象;詩又很難懂,也是因為它只繪形象,撲朔迷離。
要讀懂這首詩,我以為主要應去分析詩的形象,看它給予我們的感發、感動及聯想是些什么,而不必去比附事實。“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詩以“錦瑟”起興,既寫瑟之華美,又寫弦之細密繁復,“錦瑟”二字,給了讀者一個美好而又幽怨的直覺。
《漢書·郊祀志》記載:“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為二十五弦”,誰曾想“五十弦”之“錦瑟” 比之琴、箏,原來竟附著有如此悲切的情愁。無端,莫之為而為,莫之治而治的意思,“無端”一詞使錦瑟一下子就有了生命,這抑郁的感嘆像是在說并非瑟自己情愿有這五十根弦,而是天生這么多,無可奈何呀。
“一弦一柱思華年”,這瑟上的每一條弦、每一根柱都牽引著詩人藏埋心底的一段傷痛。“弦”、“柱”承上一句“五十弦”而來,兩個“一”字,更加強了“五十弦”之繁多的感覺,既暗示了感覺的細致繁復,也暗示了悲哀的沉重纏綿。
每一弦每一柱的撫弄都會引起了詩人對往事的追憶,“華年”二字與前面的“錦瑟”相應,既見“華年”之美好,更見今日回思時的惆悵哀怨。詩人以瑟之華美暗喻自己才華出眾,又以瑟之“無端五十弦”暗示華年悄然流逝,傷痛之情,悲憤之意,隱隱含于“無端”之感嘆中,這兩句可以說是這一首詩的總起。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頷、頸兩聯承首聯中的“思”字追憶往昔,詩人慨嘆懷才見棄,自傷一生遭際。
對于李商隱來說,往事是不堪回首的,年少才高,卻卷入晚唐的政治漩渦中進退維谷,懷才不遇而竟致終生潦倒無為,摯愛的妻子早逝于華年,如今只留下詩人自己在孤獨凄涼中追憶往事。頷聯寄情于物,將“曉夢”、“春心”之情借“蝴蝶”、“杜鵑”之物來表現。
頸聯借景生情,以“滄海月明”、“藍田日暖”之景象來寫“珠有淚”的悲哀與“玉生煙”的迷惘。神話里說,月滿則珠圓,可是,月夜下的滄海明珠依然有淚,在茫茫無際的大海里,每一顆珍珠都是一個淚點,藍田山中出產美玉,有玉之處煙靄蒙蒙,而人們只見山中煙靄,不知玉在何處,美玉如同滄海遺珠一樣無人賞識。
李商隱的用典有他自己的特色。有時用其本義,例如《安定城樓》中,他以“賈生年少虛垂涕,王粲春來更遠游”言說自己不得施展懷抱的悲憤。
有時他又將典故當作一個特殊的形象來使用,并加以創造性的引申。“曉夢”、“春心”便是后一種用典的寫法。
莊周夢為蝴蝶的典故本意在于闡述一種“均物我,外形骸”的道家哲理,而李商隱卻借“蝶夢”之形象為自己所用,抒寫了自己對于仕宦之途的追求夢想以及此夢想失敗落空后的無盡感慨。“曉”字所暗示了夢境的短暫,“迷”字暗示了夢者的癡迷。
這種癡迷沉醉、悵然若失的情意才應該是詩人所欲表達的本意。“望帝春心托杜鵑”,用了望帝去國懷鄉,魂化杜鵑,悲鳴寄恨的典故,李商隱又加以引申。
什么是“春心”?春心就是追求、向往、執著之心。多么癡迷的夢境,多么深摯的情志!此詩的幽婉即在于詩人對自己的情意完全不做明白的敘述,而只是用種種不同的美麗且繁復的形象和曲折宛轉的章法來給予讀者一種直感和暗示,使讀者可以因之而產生無數的感動和聯想。
曉夢”與“春心”,多情易感也;“蝴蝶”與“杜鵑”,引起翩飛、悲啼的聯想;“月明”與“日暖”,引人入蒼涼寥闊、溫麗凄迷的情境。詩人化實為虛,連用四個典故,以四幅清麗、靜謐、迷離而又含帶凄切的景象,寓托自己的遭遇和心情意緒,使人既難以指實言明卻又有所感知,從而吟詠于口而思索于心,那是一種富于感動興發之作用的詩情。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尾聯自問自答,點出此詩系追憶往昔,痛定思痛。所謂“此情”者,指的正是頷、頸兩聯中所寫的“曉夢”之癡迷、“春心” 之深摯、“珠淚”之哀傷與“玉煙”之迷惘,種種情事豈待成追憶時才感哀痛,華年流過之時,便已體味到了其中的苦澀悲哀。
在暖玉生煙的縹緲里,詩人回望華年往事,追憶往日情緣,空留當年的悵惘,令他再一次不勝嗟嘆:回頭問殘照,殘照更空虛。
【第5句】: 李商隱《錦瑟》中化用典故比喻往事成空理想破滅的名句是什么哪兩句
李商隱《錦瑟》中化用典故比喻往事成空理想破滅的名句是: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原文: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譯文: 精美的瑟為什么竟有五十根弦,一弦一柱都叫我追憶青春年華。莊周翩翩起舞睡夢中化為蝴蝶,望帝把自己的幽恨托身于杜鵑。
明月滄海鮫人流下了滴滴眼淚,藍田日暖玉石才能夠化作青煙。此時此景為什么要現在才追憶,只因為當時心中只是一片茫然。
創作背景: 李商隱天資聰穎,文思銳敏,二十出頭考中進士,舉鴻科大考遭人嫉妒未中刷下,從此懷才不遇。在“牛李黨爭”左右為難,兩方猜疑,屢遭排斥,大志難伸。
中年喪妻,又因寫詩抒懷,遭人貶斥。此詩約作于作者晚年,對《錦瑟》一詩的創作意旨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或以為是愛國之篇,或以為是悼念追懷亡妻之作,或以為是自傷身世、自比文才之論,或以為是抒寫思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363393761念待兒之筆。《史記·封禪書》載古瑟五十弦,后一般為二十五弦。
但此詩創作于李商隱妻子死后,故五十弦有斷弦之意(一說二十五弦的古瑟琴弦斷成兩半,即為五十弦)但即使這樣它的每一弦、每一音節,足以表達對那美好年華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