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狀元獲獎感言
安陽市初中排前五名的都是哪幾所啊
【第1句】:書山有為徑,學(xué)海無涯苦作舟。
【第2句】: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第3句】:學(xué)海,讓我們游泳;書林,讓我們欣賞。
【第4句】:你之心,在書林里;我的腦,在學(xué)海中。
【第5句】:風(fēng)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guān)心。
【第6句】:故作軒窗掩蒼翠,要將弦誦答潺湲。
【第7句】:天資聰穎慧根尚在,生性懶惰才智枉存。
【第8句】:自學(xué)好學(xué)勤學(xué)學(xué)而自用,無思厭思廢思思而無功。
【第9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xué)不知道。
【第10句】:學(xué)如黃鶴習(xí)如鵲,勤如羽翼奮如翅。
【第11句】:懶惰厭學(xué)難成器,勤奮博學(xué)出狀元。
【第12句】:努力拼搏,今朝汗灑書本;沖刺飛躍,明日笑映容顏。
【第13句】:胸中萬卷風(fēng)雷動,無端直奔筆下來。
【第14句】:書到用時方恨少,學(xué)富五車不為多。
【第15句】:學(xué)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心似平原野馬,易放難收。
【第16句】:身體好,學(xué)習(xí)好,品質(zhì)更須好;做題難,練字難,用功都不難。
【第17句】: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第18句】:好好學(xué)習(xí),天天向上。
【第19句】:黑發(fā)不知勤學(xué)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第20句】: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莫過一日曝十日寒。
【第21句】:好好學(xué)習(xí),如海綿吸水( 天天向上),似芝麻開花
【第22句】:愿乘風(fēng)破萬里浪 甘面壁讀十年書
【第23句】:與有肝膽人共事 從無字句處讀書
【第24句】:虛心竹有低頭葉 傲骨梅無仰面花
古代廣東狀元
一,武狀元系列~~~~~~
【第1句】:清朝武狀元李威光 李威光,字作楫,五華縣黃埔村人。
據(jù)《長東縣志》載:他身高七尺,臂力過人,二十五歲中武舉人,乾隆三十七年(時年二十七歲)在京城會試被皇上欽點“狀元及第”,即在京城任“頭等侍衛(wèi)”五年,旋被派為廣西提標(biāo)左營中軍游擊,后任閩安水師副將、福建南澳總兵官等,為抗擊倭寇、守衛(wèi)邊陲,立下了汗馬之功.
【第2句】:黃仁勇 (1762~1817)清代武狀元。
海陽(今潮州市潮安縣)古巷孚中鄉(xiāng)人。
父黃廷毅,是一老實本分農(nóng)民。
黃仁勇自幼膽識過人。
因家貧,至12歲方才進本鄉(xiāng)私塾讀書。
他既勤于學(xué)文,又喜習(xí)武。
他使用過的練武石,最重的竟達(dá)300多斤。
乾隆四十六年(1781)仁勇得中文秀才。
黃仁勇的岳父是遠(yuǎn)近聞名的武術(shù)教師,在龍湖楊厝開館授徒。
他不單武功好,也具慧眼,見女婿身材魁梧,臂力過人,料定日后必然所成,便勸其棄文習(xí)武。
黃仁勇聽從岳父所勸,真的在武功方面下功夫。
他能夠刻苦自勵,經(jīng)過10年苦練,果不出岳父兼師傅所預(yù)料,此時的黃仁勇已學(xué)得十八般武藝俱精。
乾隆五十七年(1792),黃仁勇赴省參加鄉(xiāng)試,得中武舉人。
同年進京赴試。
但在會試中未能登上科甲,名落孫山。
他并未灰心,寄居京城一佛寺,繼續(xù)苦練。
三年之中,他虛心向?qū)W,博取眾家之長,以補已之不足,揚長避短,精益求精。
三年之后便是嘉慶元年(1796),嘉慶皇帝丙辰恩科取士,黃仁勇再度赴試,遂得二甲第二名武進士。
在殿試中,皇帝喜其文武雙全,欽點為會魁武狀元、頭等侍衛(wèi),官拜福建金門鎮(zhèn)中軍游擊等職。
在金門鎮(zhèn)任職達(dá)15年,黃仁勇傾注心血于加強海防,抵御外海,保衛(wèi)國土。
因成績卓著,屢受朝廷嘉獎賞賜。
嘉慶十六年(1811)自感身體不適,難馳疆場,上疏請求解甲歸田。
朝廷允其所請。
仁勇為官清廉,自奉節(jié)約。
因身體不適歸田后,仍為桑梓興農(nóng)桑、修水利做出貢獻。
黃仁勇自入仕途,為官清謙,自奉甚約。
歸鄉(xiāng)之時,積蓄無多,從未蓋過豪華的狀元宅第。
倒是樂為桑梓造福,在農(nóng)田水利建設(shè)方面做出貢獻。
清嘉慶二十二年(1827)病故于故鄉(xiāng)孚中,終年55歲.
【第3句】:明代狀元朱可貞〔順德〕 朱可貞,生卒年不詳,字占遇,號子庵,順德龍江人。
明代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中武狀元。
少時習(xí)文,曾考取秀才,后又棄文習(xí)武,善使大刀強弓。
崇禎元年中進士,殿試以一甲第一名及第,授錦衣副千戶,大破陽江、電白一帶海盜,獲海船數(shù)十艘,奉調(diào)廣西海防。
后目睹當(dāng)?shù)阑杪槨侨辗?,終于心灰意冷喟然辭官歸還故里,作詩練字終老。
【第4句】:清代狀元姚大寧〔南?!场 ∫Υ髮帲?772-1807),字允盛,又名大令,南海和順鎮(zhèn)文教鄉(xiāng)人。
據(jù)了解,他由于考秀才落第,于是棄文學(xué)武,學(xué)得一身好武功。
清代嘉慶四年(1799年)姚大寧赴京應(yīng)試,中了進士。
皇帝破例召他到便殿御試,發(fā)9箭令他射,結(jié)果9箭都中的,于是被賜第一名武狀元,賜頭等侍衛(wèi)服和黃金甲鎧等,衣錦還鄉(xiāng)。
清代狀元林德鏞〔潮州〕
【第5句】:林德鏞(1675-1722),字白庵。
清代康熙揭陽縣棉湖鎮(zhèn)(今揭西縣)人。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春,林德鏞赴省城參加鄉(xiāng)試,奪得武舉第二名。
康熙六十年(1721年)春,他又赴京參加會試,獲第九名。
接著,他在殿試中以爐火純青的武功力勝群英,最后被康熙帝欽點為武狀元。
林德鏞奪魁之后,兵部授予二等侍衛(wèi),執(zhí)侍于皇帝經(jīng)常進出的乾清門。
他曾護駕康熙至承德避暑山莊。
惜未能施展才干,即于第二年10月因病遽卒,年僅37歲。
二.文狀元系列~~~~~~~~ 隋唐開科舉取士以來,廣東共出了過九位文狀元:
【第1句】:莫宣卿,封開人,唐朝大中五年辛未科狀元。
【第2句】:簡文會,南海人,南漢乾享二年戊寅科狀元。
【第3句】:張鎮(zhèn)海,南海人,宋朝咸淳七年辛未科狀元。
【第4句】:倫文敘,南海人,明朝弘冶十二年巳未科狀元。
【第5句】:林大欽,潮州人,明朝嘉靖十一年壬辰科狀元。
【第6句】:黃士俊,順德人,明朝萬歷三十五年丁未科狀元。
【第7句】:莊有恭,番禺人,清朝乾隆四年巳未科狀元。
【第8句】:林召棠,吳川人,清朝道光三年癸末科狀元。
【第9句】:梁耀樞,順德人,清朝同治十年辛未科狀元。
莫宣卿,唐朝文宗大和8年(公元834年)農(nóng)歷8月17日,嶺南歷史上第一位狀元,誕生在封開縣麒麟山下一條秀美僻靜的小山村。
倫文敘,是住廣州西關(guān)十二甫西芽菜巷的一戶窮人家,倫文敘從小聰明過人,但是因家境貧窮,他七歲起就得上街賣菜。
狀元及第粥的由來就跟他有關(guān)。
簡文會,幼喪父,家貧失學(xué),靠母守節(jié)撫育成人. 黃士俊,出身家道中落之書香人家,當(dāng)私塾教師的父親只得去兼賣豆腐. 梁耀樞未長大成人,父母雙亡,所幸得堂兄撫養(yǎng)成人。
秦檜后人出了個狀元,他用這幾個字評價祖先,皇帝
秦大士祖籍安徽當(dāng)涂。
明崇禎末年,秦大士的曾祖父秦應(yīng)瑚從當(dāng)涂到南京避亂,住在聚寶門(今中華門)內(nèi)的一條巷子中。
其父親秦有倫生了七個兒子,秦大士排行第二。
他自幼聰明好學(xué),10歲便能寫詩作文,少年時書法就小有名氣,以至所得潤筆能養(yǎng)活家人。
23歲時在江南貢院考中舉人。
38歲進京趕考,在皇太后60圣誕的萬壽恩科中,大魁天下,成為清朝開國以來的第43位狀元。
按慣例,秦大士誕生的小巷就由地方官命名為秦狀元巷。
高中狀元后,秦大士被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國史。
乾隆皇帝賞識秦大士的才華和氣節(jié),讓他擔(dān)任科舉考試的考官,經(jīng)他提攜的武狀元馬全,后來成為西北邊陲的一員大將,在平叛中壯烈犧牲。
他出任過咸安宮的官學(xué);景山官學(xué)總裁,培養(yǎng)了無數(shù)人才。
乾隆皇帝又提升他為翰林院侍講學(xué)士,教皇子們讀書。
據(jù)《清朝野史大觀》記載,乾隆皇帝對他的身世有所疑惑。
問他:“你果真是秦檜的后代嗎
” 他回答:“一朝天子一朝臣”。
追查的結(jié)果:秦大士是宋朝清官秦梓的后代。
也許正因為這樣的家族背景,秦家在乾隆、嘉慶、道光三朝達(dá)到鼎盛,子孫中不泛朝中重臣。
秦大士為人清正,在外只做了十來年的官,乾隆二十八年,就退休回歸金陵。
時任陜西巡撫的大兒子秦承恩買下了何如寵的府邸,供養(yǎng)父親。
何如寵是明崇禎時期的宰相,門前那段街道由此而叫大夫第。
秦大士退任移居大夫第后,于園中種植柏、梓、桐、椐四木,取意“百子同居”, 花園取名瞻園,世代書香相承。
園中至今還剩一棵玉蘭樹,每到夏日花白如雪,美麗異常,也是當(dāng)年大士手植。
秦大士考取狀元后,授職翰林院修撰。
第二年,充順天鄉(xiāng)試同考官,次年,散館朝考一等,遂充咸安宮總裁官,官學(xué)總裁,入值武英殿。
以母喪而丁憂歸鄉(xiāng)。
乾隆二十二年,服闕復(fù)官,秦大士教習(xí)庶吉士,入值上書房,侍候皇子講讀。
乾隆二十三年,大考翰詹,秦大士京察一等二名,擢翰林院侍講學(xué)士。
乾隆二十四年,出任順天武鄉(xiāng)試副考官。
秦大士奉命祭告北岳等處。
乾隆二十五年,任會試同考官。
乾隆二十七年,秦大士出任福建鄉(xiāng)試主考官。
乾隆二十八年,又任會試同考官。
遂請長假終養(yǎng)老父,又推托有病延長假期,其實他已無復(fù)出的意思。
乾隆三十五年,秦大士進京為乾隆帝祝壽。
次年,又為皇太后八十壽辰祝賀。
朝中同僚見其精神未衰,就勸他復(fù)出為官,被他婉言謝絕,遂不復(fù)出。
賦閑在家期間,秦大士曾經(jīng)主持龍城書院事,晚年唯愛呂坤《呻吟語》 [1] 。
秦大士歷任考官,卷卷盡閱,盡職盡責(zé),得人才頗豐。
他恪盡職守,秦大士勸講皇子讀書從來一絲不茍。
長久從事培養(yǎng)、選拔人才,很有成效。
翰林院侍讀學(xué)士盧文弨藏有漢《張遷碑》拓片,秦大士見而愛之,請盧文弨轉(zhuǎn)讓給他。
盧文弨不肯。
一天趁盧文弨外出,秦大士溜到他書房里把碑文拓片拿走了。
盧文弨知道后,追至秦大士家中奪回拓片。
事后未及半月,秦大士因急病去世。
盧文弨去祭奠亡靈,從袖中取出拓片,哭著說:“早知將與君永別,當(dāng)時我何苦如此吝嗇呀
對此我耿耿于心,今天特地到靈前來補償我的過失。
”于是將拓片焚燒,以送秦大士的亡靈。
秦大士能詩文、善書畫。
詩得雅頌體、賦之神韻,文受益于蘇老泉。
曾吟詩唱和圣制《喜雨詩》,呈進而獲乾隆帝的褒獎。
秦大士曾主講龍城書院、芝陽書院。
他的書法兼精篆、隸、行、草。
繪畫也有盛名,尤其擅長于畫竹。
故有詩、書、畫“三絕”之稱。
乾隆四十二年,卒于家中。
據(jù)傳說,乾隆年間,狀元秦澗泉(即秦大士,澗泉是他的號)是著名詩人袁枚的得意門生。
一天,秦澗泉同昔日的詩友游岳王墳。
岳王墳前有鐵鑄的秦檜夫婦跪像,兩旁有以秦檜夫婦互相埋怨的口吻撰寫的一副楹聯(lián)。
對聯(lián)是:“咳
我本喪心,有賢妻何至若是;啐
婦雖長舌,非老賊不到今朝。
”詩友們看后發(fā)笑,戲謔新狀元也姓秦,是他們的后裔,并要他題對聯(lián)以記此游。
秦澗泉苦苦一笑,揮筆立就。
對聯(lián)是:“人從宋后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
”不愧為獨占鰲頭的新科狀元,真可謂善于措詞。
還有這樣一段傳說,說的是:“秦殿撰大士在朝時,一日(皇)上偶問曰:‘汝家果秦檜后乎
’秦(大士)無他言,但對曰:‘一朝天子一朝臣。
’”也可謂回答巧妙。
秦大士與金陵名流雅士多有交往。
著名文學(xué)家袁枚到南京任江寧縣令,在燕子磯石壁上見到題詩:“漁火只疑星倒出,鐘聲欲共水爭流。
”得知是秦大士所題,兩人從此成為莫逆之交。
曾相偕暢游秦淮河,沿河欣賞兩岸風(fēng)光,看六朝金粉,水月繁華。
秦大士見景生情,詠出七絕一首:“金粉飄零野草新,女嬙日日枕寒津。
傷心慢莫悲前事,淮水而今尚姓秦。
”最后一句,博得袁大才子喝彩,一時膾炙人口。
也正是這最后一句,對于秦大士來說更有其深意。
秦大士書畫名重一時。
清代的包世臣在《藝舟雙楫》中評秦大士在“行書佳品下。
”此外,他的花卉畫也很出眾。
著有《蓬萊山樵集》、《抹云樓集》。
《秦磵泉稿》人稱秦大士的詩、書、畫為三絕,中狀元后更加精益求精,曾奉乾隆之命繕寫《昭明文選》。
清著名書法理論家包世臣在《藝舟雙楫》中把清代書法家分為五品九等,秦大士被列入“能品”。
在故居的西屋還保存著秦狀元用正、草、隸、篆四體書寫的碑刻,各俱形神,賞心悅目。
大士晚年喜歡繪畫,尤其善于寫竹,有時作寫意花卉,生氣盎然,名重一時。
身為金陵人,秦大士在金陵留下了許多遺跡。
尤其是城南一帶,更有不少大士的墨跡題詠。
夫子廟大成殿學(xué)宮“東南第一學(xué)”門匾即由大士題寫。
致仕回鄉(xiāng)的秦大士,或居家,或出游,徜徉山水園林,處處見閑情逸致。
牛首山,攝山(今棲霞山),龍江關(guān),烏龍?zhí)叮幪幱∠滤淖阚E;龍?zhí)兜暮虡?,陶湘的冰雪窩,無不留有狀元的吟誦。
一天,秦大士和一幫文友到杭州游西湖。
來到岳飛墓前,看到秦檜夫婦反綁雙手,朝著岳王墳下跪。
一位朋友就故意拉住他題對聯(lián),機敏過人的秦大士并不推辭,也不作任何解釋,提筆緩緩寫道:“人從宋后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
”從此為杭州西湖增添了一段佳話。
書香門第是什么意思
明狀元及第鄒元標(biāo)有一副對聯(lián)懸在云陽張飛廟內(nèi),聯(lián)曰:“劍氣非關(guān)月,書香不是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