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佳句的近義詞
【第1句】: 千古佳句
臨江仙【宋】晏幾道夢后樓臺高鎖 酒醒簾幕低垂 去年春恨卻來時 落花人獨立 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 兩重心字羅衣 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 曾照彩云歸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
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辛棄疾《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賀新郎【宋】辛棄疾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老大那堪說,似而今、元龍臭味,孟公瓜葛。
我病君來高歌飲,驚散樓頭飛雪。笑富貴、千鈞如發。
硬語盤空誰來聽?記當年、只有西窗月。重進酒,換鳴瑟。
事無兩樣人心別。問渠儂:神州畢竟,幾番離合?汗血鹽車無人顧,千里空收駿骨。
正目斷、關河路絕。我最憐君中宵舞,道"男兒到死心如鐵"。
看試手,補天裂。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①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②祠下,一片 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宋詞多了去了 多看看。
【第2句】: 春夜喜雨中贊美春雨的千古佳句,意思是什么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詩句賞析】既描寫了春雨的動態,又傳出了它的潤物之神。因為好雨下在夜里,故詩人著重是從"聽覺"上去描繪雨景的。雨細而不能驟,隨夜色而逐漸隱沒,它悄悄而來,默默無聲,不為人們所覺察,故稱為"潛入夜"。這樣不聲不響地下的雨,當然是滋潤萬物的細雨。”細無聲"正好恰當地表現了它的可貴精神。這里的"潛"字和"細"字都用得準確、貼切,前者透露出風很微,后者說明了雨極小。
《春夜喜雨》全詩: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第3句】: 關于學習的千古佳句
【第1句】: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是唐朝大書法家、詩人顏真卿寫的《勸學》中的佳句。全詩是:“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的意思是:如果年輕時不知道要好好地勤奮學習和讀書,恐怕到年老白頭的時候才知道要勤奮讀書那就太遲了,后悔也來不及了。
【第2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意思:讀書讀得多了,腦子里積累的東西也就多了,寫起文章來,自然得心應手,如神來之筆。
【第3句】: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意思:在讀書、學習的道路上,沒有捷徑可走,也沒有順風船可駛,如果你想要在廣博的書山、學海中汲取更多更廣的知識,“勤奮”和“刻苦”是必不可少的。
【第4句】: 元日全詩哪句是千古佳句
元日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其中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承接前面詩意,是說家家戶戶都沐浴在初春朝陽的光照之中。“曈曈日”,指由暗轉明的朝陽。結尾一句描述轉發議論。桃符:指畫有神荼、郁壘兩個神像或寫有這兩個神像名字的桃木板,正月初一清晨掛在門上,以求“避邪”。這也是古代民間的一種習俗。“總把新桃換舊符”,是個壓縮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舊符”省略了“桃”字,交替運用,這是因為七絕每句字數限制的緣故。意思是:都是用新桃符替換了舊桃符。以桃符的更換揭示出“除舊布新”的主題。 是為千古佳句。
【第5句】: 關于孝順的千古佳句
【第1句】:出入扶持須謹慎,朝夕伺候莫厭煩。
意思是:父母出入(門)要小心攙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厭煩。出自《勸報親恩篇》。
【第2句】: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出自《勸報親恩篇》。
【第3句】: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出自(春秋)《論語·學而第一》。
【第4句】: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第5句】: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意思是:孝是天經地義的。出自《孝經》。
【第6句】: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面帶歡。
意思是: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
【第7句】:意,面帶歡笑。出自《勸報親恩篇》。
【第8句】: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意思是: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出自《勸報親恩篇》。
【第9句】: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賢集》。
【第10句】: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國志·魏書》。
【第11句】: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孟子說:“(在舜的眼中看來)兒子與父母親的關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為兒子。”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第12句】: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說:“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別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孩子,推廣開去也愛撫別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13 .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
孟子說:“親愛父母親,便是仁;尊敬兄長便是義。”出自(春秋)《孟子·盡心上》。
【第14句】: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孟子說:“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雙親,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15 .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讓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讓父母分擔你的憂愁。出自《勸報親恩篇》。
【第16句】: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東西,子女要盡力為他們準備;父母厭惡的東西,要謹慎地為他們去掉。殘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第17句】: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
意思是:父母有過錯,勸他們更改。要面帶笑容,語調柔和。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第18句】: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
意思是:父母疼愛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難呢;父母討厭我,仍盡孝,才為賢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第19句】: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意思是:妻子賢惠,她的丈夫災禍就少,子女孝順,父母就心情舒暢。出自(明)《增廣賢文》。
【第20句】:千萬經典,孝義為先。
意思是:成千上萬部經典上都說,孝和義是人首先應當做到的。出自(清)《增廣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