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比娨馑?原文翻譯,賞析
【詩句】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出處】唐·李白《峨眉山月歌》
【意思翻譯】〈名〉平羌 (qiāng),平羌江, 在峨眉山的東北,即今青衣江。 半輪秋月高懸在峨眉山頭上,月 影映入平羌江中,又隨江水流去。
【全詩】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注釋】
①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縣西南。②半輪秋:半圓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③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東北。源自四川廬山,流經樂山匯入岷江。④發:出發。⑤清溪:即清溪驛,屬四川犍為,在峨眉山附近。⑥渝州:指重慶。
【解題】
此詩作于開元十二年(724),時李白離蜀途中乘舟東下長江中下游地區。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縣西南,有山峰相對如蛾眉,故名。李白一生愛明月,對峨眉山月愛之尤深,晚年還寫有《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詩。此詩四句嵌入五地名,竟渾然天成,無斧鑿痕,詩境明朗,音韻流暢,為唐人七絕所僅見。明王世貞《藝苑卮言》卷四評云:“此是太白佳境”,謂前二句明寫月映清江之美景,暗點秋夜行船之樂事,玲瓏剔透,古今目為絕唱。
【賞析】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自家鄉經峨眉、渝州出蜀,途中寄給友人 的絕句。蘇軾曾寫過一首《送人守嘉州》詩,云:“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謫仙此語誰解道,請君見月時登樓?!睎|坡是懂 得李白《峨眉山月歌》詩意的,所以說“請君見月時登樓”,這是告訴 友人張嘉州,如果看到月亮,就請登上高樓眺望,思念遠方的我,我 也在月下思念著你。“月”是解說李白詩的關鍵。詩的前兩句,詩 人著意創造一個優美靜謐的詩歌意境?!岸朊忌皆掳胼喦?,影入平 羌江水流。”半輪散發著清輝的秋月,嵌在深藍的夜空里,月光將雄 偉秀麗的峨眉山峰的身影,倒映在澄靜的平羌江水上,意境中有人 在。原來,李白和友人昔日曾在峨眉山賞月,兩人共同品評月夜的 美景,友情也就在寧靜清秀的意境中得以交融、得以發展、得以凈 化。詩的后兩句,仍然從月夜著筆。詩人今夜從清溪出發,向樂山 縣的黎頭、背峨、平羌“三峽”進發,準備到渝州去?!耙拱l”,是在月 夜發舟。當行舟來到小三峽時,詩人睹月而感發興會,眼前的蜀山 蜀水,觸發他腦海中浮現出昔日與朋友在峨眉山下、平羌江畔共同 賞月的情景。盡管地點變了,故人又不在身邊,而詩的意境中孕含 著深摯的友情,怎能不令詩人深深地懷念舊友呢? 于是,詩人無可 奈何地發出“思君不見下渝州”的感嘆,含情凄婉,抒寫出他對朋友 的懇摯的情感?!霸隆笔秦灤娫娨獾闹匾姼枰庀?,在全詩中 成為感情發展的紐帶和藝術想象的媒介。
這首詩,連用了五個地名。如果是一般詩人,將五個地名寫入 僅有二十八字的一首小詩里,容易造成堆垛的毛病。但是,李白精 心組織,“天巧渾成,毫無痕跡”(《唐詩選脈會通》載金獻之語)。前 兩個地名峨眉山、平羌江,點出昔日賞月的地點,而“峨眉山月”, “平羌江水”,又成為被描寫的景物,是構成優美靜謐詩歌意境不可 缺少的意象;中間兩個地名清溪、三峽,點出月夜行舟的所在地,這 里的山水勝景,與峨眉山、平羌江有相似之處,所以能引起詩人的 聯想。因此,這里的地名就成為表達詩思、創造意境的要素,不再 是累贅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