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魏四·魏王與龍陽君共船而釣文言文翻譯
戰國策·魏四·魏王與龍陽君共船而釣
《魏王與龍陽君共船而釣》是創作于戰國時期的文言文,出自西漢·劉向編著的《戰國策》。以下是文言文之家整理的《魏王與龍陽君共船而釣》文言文原文及翻譯,歡迎閱讀。
文言文
魏王與龍陽君共船而釣,龍陽君得十余魚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對曰:“臣無敢不安也。”王曰:“然則何為涕出?”曰:“臣為王之所得魚也。”王曰:“何謂也?”對曰:“臣之始得魚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棄臣前之所得矣。今以臣兇惡,而得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于庭,辟人于途。四海之內,美人亦甚多矣,聞臣之得幸于王也,必褰裳而趨王。臣亦猶曩臣之前所得魚也,臣亦將棄矣,臣安能無涕出乎?”魏王曰:“誤!有是心也,何不相告也?”于是布令于四境之內曰:“有敢言美人者族。”
由是觀之,近習之人,其摯諂也固矣,其自纂繁也完矣。今由千里之外,欲進美人,所效者庸必得幸乎?假之得幸,庸必為我用乎?而近習之人相與怨,我見有禍,未見有福;見有怨,未見有德,非用知之術也。
翻譯
魏王和龍陽君同在一條船上釣魚,龍陽君釣了十多條魚卻哭了起來。魏王說:“你內心感到有些不安嗎?既煞如此,何不告訴我呢?”
龍陽君說:“臣下不敢不安。”
魏玉說:“那么為什么流淚呢?”
龍陽君說,“臣下為臣下釣的魚流淚。”
魏王說:“為什么這樣說呢?”
龍陽君回答說:“臣下剛釣到魚的時候,臣下很高興,后釣到的魚更加大了,現在臣下簡直就想拋棄先前所釣到的魚。如今憑臣下這樣丑陋,卻能夠為大王拂拭枕席。觀在臣下的爵位竟達到了君,在朝廷上人們見了我要趨步而行,在道路上人們見了我要馬上回避,四海之內美人多得很,聽說臣下受到大王的寵幸,一定會提起衣裙奔向大王。臣下也就像臣下先前所釣到的魚一樣,臣下也將被拋棄了,駐下怎能不流淚呢?”
魏王說:“您錯了!有這樣的想法,為什么不告訴我呢?”
因此魏王在國內發布號令說:“有敢再來談論美人的滅他的全族。”
由此來看,君王親近慣了的人,他們討好的語言在君王那里已經很牢固了,俺們自我遮掩巴結做得也很完善了。如今從千里之外要進獻美人,進獻者怎么會一定得到寵幸呢?假設美人真得到了君王寵幸,又怎么會一定被我利用呢?并且被君王親近慣了的人之間互相怨恨,我只看到了禍,沒看到福,看到怨恨,沒看到美德,這并不是運用智慧的方法。
作品出處
《戰國策》是西漢·劉向編訂的國別體史書。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的縱橫家(游說之士)的政治主張和策略,展示了戰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歷史的重要典籍。作者并非一人,成書并非一時,書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誰。西漢末劉向編訂為三十三篇,書名亦為劉向所擬定。《戰國策》善于述事明理,大量運用寓言、譬喻,語言生動,富于文采。雖然書中所記史實和說辭不可盡信,但其仍是研究戰國社會的重要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