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全詩意思及賞析
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出自東晉詩人吳隱之所寫的一首五言絕句《酌貪泉》。全詩運(yùn)用對比手法來突出吳隱之為官的清廉。前兩句描寫喝了貪泉的泉水變得貪婪的傳說。后兩句描寫吳隱之喝了貪泉的泉水后為官清廉的志向。
作品原文
酌貪泉
吳隱之
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
試使夷齊飲,終當(dāng)不易心。
作品注釋
⑴據(jù)《晉書·良吏傳》記載,當(dāng)時派到廣州去當(dāng)刺史的皆多貪贓黷貨,廣州官府衙門賄賂公行,貪污成風(fēng)。晉安帝時,朝廷欲革除嶺南弊政,便派吳隱之出任廣州刺史。吳隱之走馬上任,離廣州三十里地的石門(在今廣東省南海縣西北),這里有一泓清澄明澈的泉水,可是,這泉水竟名之曰“貪泉”。當(dāng)?shù)貍髡f,即使清廉之士,一飲此水,就會變成貪得無厭之人。
⑵歃(shà):用嘴吸取。懷:思,想念。千金:錢財多,形容人的貪婪。
⑶夷齊:指伯夷、叔齊。他們是商代末年孤竹國國君的兩個兒子。為避讓君位,兩人逃往周國。周武王出兵東征討伐商紂王,伯夷、叔齊諫阻未成。周取代商統(tǒng)治天下后,伯夷、叔齊“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被公認(rèn)為道德高尚的典范。
作品譯文
古人傳言此泉水,一飲就生貪婪心。
試使夷齊飲此水,終當(dāng)不改清廉心。
創(chuàng)作背景
晉安帝時吳隱之去廣州出任刺史路過石門“貪泉”,小憩時酌其飲之,并即興賦下該詩。
作品鑒賞
“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先陳述由來已久的傳說。古人說這貪泉水,誰飲了它,心里就要產(chǎn)生牟取千金的貪欲。“歃”以口微吸也,是說只喝一點,極言其少。“一”與“千”對照,強(qiáng)化貪泉之貪。只喝一口,便貪圖千金,多喝幾口,不用說更貪得無厭。
“試使夷齊飲,終當(dāng)不易心。”吳隱之終不相信這古老傳說,不相信貪泉有如此巨大的魔力,他勇敢地酌貪泉而飲了,準(zhǔn)備迎接即將來臨的考驗。他是借伯夷叔齊自比,表示自己清廉為政的決心。這傳說引起詩人思考。他想起了歷史上兩位視富貴如浮云的高士——商朝末年孤竹君的兩個兒子伯夷和叔齊。人世間的大富大貴莫過于帝王的寶座了。可是,這兄弟倆互相推讓。孤竹君死后,按照遺囑要叔齊繼承王位,可是叔齊卻堅決要讓位于兄長伯夷。伯夷避而不受,出奔于外。叔齊仍不肯登位,也出走了,結(jié)果兄弟倆為了互相推讓王位,都逃離了孤竹國。天底下最大的富貴他們竟然棄之如敝屣。想到這里,吳隱之在詩的后二句深深感嘆道,這貪泉水啊,試教伯夷叔齊來飲,我相信他們終不會改變自己的高尚思想和情操的。貪與廉取決于人的精神境界的高下,的確與是否飲用貪泉無關(guān)。
吳隱之這首述志詩,直抒胸臆,言簡意賅,古樸動人。詩中通過貪泉的傳說,伯夷叔齊不貪財權(quán)的情操來表達(dá)詩人自己為官清廉的決心和志向。作者言行一致,他在廣州任上數(shù)年,品德依舊清廉高尚。
作者簡介
吳隱之(?—414),字處默,東晉濮陽鄄城人,生當(dāng)東晉后期。曾任中書侍郎,左衛(wèi)將軍,廣州刺史等職,官至度支尚書,著名廉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