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之間并列表達
【第1句】: 逗號在前后兩個句子或短語之間,可以表示并列關系嗎
【第1句】:頓號與逗號的區(qū)別與用法:頓號的停頓小于逗號。頓號可以是相似結構的動賓詞語之間的停頓,逗號是幾個分句之間的間隔符號。頓號用于并列詞語之間,停頓小的;逗號用于停頓大點和語義遠點的短句。
【第2句】:頓號(、)表示并列的詞或詞組之間的停頓。頓號在漢語中主要有兩個用途,分隔同類的并列的事,通常是單字、詞語或短句,當中的停頓較逗號短。分隔用漢字作為序號的序號和內文。
【第3句】:頓號的形式為“、”。表示句子內部并列詞語之間的停頓。例如:“亞馬孫河、尼羅河、密西西比河和長江是世界四大河流。”這句話中,“亞馬孫河、尼羅河、密西西比河”,前三種事物之間運用了頓號,后面與“長江”之間就只用連詞“和”相連接。這是因為并列詞語間并不一定都要用頓號,兩項并列可以只用“和、與”等連詞,多項并列中間可以用頓號,而最后兩項常用“和、與”等連詞,用了連詞就不再用頓號。頓號表示的一定是詞語之間的停頓,不是句子之間的停頓。
【第4句】:句子之間的停頓用逗號,不能使用頓號。例如,【第1句】:“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朱自清《春》)”【第2句】:“牲口牽回去,見天拉車,拉磨,種地,打柴,要想想牲口是從哪來的;分了東西可不能忘本。(周立波《分馬》)”
【第5句】:中間要用逗號頓號特殊情況:(1)相鄰的兩個數字連說,表示約數的時候,不要加頓號,如“二三十人”,“十五六歲”等。(2)如果表示確數,則要用頓號隔開,如“他在三、四年級的時候成績最好”。(3)只有兩個詞語并列,一般用“和”“與”等連接。(4)多項的,前幾項之間用頓號隔開,而在最后兩項之間用連詞連接。有時為了強調主、謂、賓諸多成分中的并列詞語之間的停頓都用逗號標示。
【第2句】: 寫并列關系的句子
【第1句】:并列關系(媽媽一邊看電視一邊織毛衣)(國家政府一方面要抓經濟建設一方面要抓政治文明建設)(六月的天一會兒下雨一會兒晴。)(我們即既要學習好又要把身體素質搞上去。)
【第2句】:選擇關系(小明不僅是我們的組長還是我們的班長)(這次的考試不是及格就是不及格)(我每天要么騎自行車上學要么坐公交車上學)(我們下午或者去洗澡或者去打籃球)
【第3句】:轉折關系(這次試題雖然不是太難但是得高分的還是不多)(我今天本打算去公園可是天卻下雨了)(盡管今天我很累還是陪朋友去買東西)
【第4句】:條件關系(我們只有現(xiàn)在好好學習將來才能為國家貢獻更多的力量)(我們只要努力了就能得到回報)(無論前進的路上有多少困難我們都會一直走下去)(不管刮風下雨小明總是第一個到校)
【第5句】:遞進關系(這個冬天不但很冷而且下了好幾場大雪)(他們一見面就吵架甚至還動過手。)(我們不僅要吃飽還要吃好。)
【第6句】:因果關系(因為天太冷所以今天大家都穿上了棉衣。)(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因此在教學上應該因材施教。)(既然今天一定要去聽報告就要把所有準備工作做好。)
【第7句】:假設關系(如果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即使沒有外人的幫助他也一樣能取得一定的成功)
【第8句】:取舍關系(我寧可不出門也不和他在一起。)(與其在家一個人無聊不如和大家一起參加集體活動。)
【第3句】: 并列詞語之間是同時表示一個意思還是各表示一個意思
并列關系:在文章中,層次、段落、語句、詞組都可呈并列狀態(tài),并列狀態(tài)只是有前后之分而無主次之分。
形式邏輯術語。
平行并列:
表示句子或詞語之間具有的一種相互關聯(lián),或是同時并舉,或是同地進行的關系。
并列關系的,可以是相互關聯(lián)的不同事物,也可以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還可以是同一主體的不同動作。
相關關聯(lián)詞:一邊……一邊……;既……又……;一面……一面;既……也……
對照并列:
前后分句意義相反,用肯定和否定兩方面的對照來表達所要肯定的意思,分句之間有主次之分。
相關關聯(lián)詞:不是……而是……;是……不是……
【第4句】: 寫并列關系的句子有哪些
【第1句】: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
【第2句】:今后我們的隊伍里,不管死了誰,不管是炊事員,是戰(zhàn)士,只要他是做過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們都要給他送葬,開追悼會——以上出自《為人民服務》
【第3句】:孩子們沒有鞋穿,不論冬夏都光著腳跑來跑去。
【第4句】:屋子里沒有生爐子,又潮濕又陰冷。
【第5句】:這種文具既美觀,又實用;既省錢,又環(huán)保,真是一個不錯的創(chuàng)意。
【第6句】:他一邊流著淚一邊包扎傷口。
【第7句】:他一邊跑步,一邊聽音樂。
【第8句】:它的和聲顯得既嚴峻又柔和,既憂傷又委婉。
【第9句】:王明一邊干活一邊吹著口哨。
【第10句】:王師傅一邊說著,一邊給我們拿來兩盤蛋糕。
【第11句】:我的作業(yè)既干凈又整潔,字既認真又漂亮
【第12句】:我們班長既是班上學習最好的,
【第13句】:又是最勤奮的;既是最口才最好的,又是最樂于助人的學生。
【第14句】:我們老師既溫柔又嚴厲。
【第15句】:我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
【第5句】: 寫并列關系的句子有哪些
【第1句】: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
【第2句】:今后我們的隊伍里,不管死了誰,不管是炊事員,是戰(zhàn)士,只要他是做過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們都要給他送葬,開追悼會——以上出自《為人民服務》
【第3句】:孩子們沒有鞋穿,不論冬夏都光著腳跑來跑去。
【第4句】:屋子里沒有生爐子,又潮濕又陰冷。
【第5句】:這種文具既美觀,又實用;既省錢,又環(huán)保,真是一個不錯的創(chuàng)意。
【第6句】:他一邊流著淚一邊包扎傷口。
【第7句】:他一邊跑步,一邊聽音樂。
【第8句】:它的和聲顯得既嚴峻又柔和,既憂傷又委婉。
【第9句】:王明一邊干活一邊吹著口哨。
【第10句】:王師傅一邊說著,一邊給我們拿來兩盤蛋糕。
【第11句】:我的作業(yè)既干凈又整潔,字既認真又漂亮
【第12句】:我們班長既是班上學習最好的,
【第13句】:又是最勤奮的;既是最口才最好的,又是最樂于助人的學生。
【第14句】:我們老師既溫柔又嚴厲。
【第15句】:我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
【第6句】: 分句(或并列分句) 和 并列短語的 區(qū)別
組成復句的單句叫分句。分句表示句子沒有完全結束的語調,分句后面一般都有一個較短的停頓,書面上用句中標點(逗號、分號等)表示。語法上指復句里劃分出來的相當于單句的部分。分句和分句之間一般有停頓,在書面上用逗號或者分號表示。分句和分句在意義上有一定的聯(lián)系,常用一些關聯(lián)詞語(連詞、有關聯(lián)作用的副詞或詞組)來連接,如:天晴了,雪也化了。
并列短語(并列詞組)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名詞、動詞或形容詞組合而成,詞與詞之間是并列關系,中間常用頓號或“和、及、又、與、并”等連詞。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名詞、動詞或形容詞組合而成,詞與詞之間是并列關系,中間常用頓號或“和、及、又、與、并”等次連用。一般前后可以互換位置。如:工廠、農村,我、你、他。 但有些并列短語是不能前后顛倒位置的,因為它有一定次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