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經(jīng)典名句賞析
【第1句】: 道德經(jīng) 名句 解析
先聲明一下 《道德經(jīng)》的解析很多有爭議,還需自己甄別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知道自己還有所不知,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卻自以為知道,這就是很糟糕的。有道的圣人沒有缺點,因為他把缺點當作缺點。正因為他把缺點當作缺點,所以,他沒有缺點。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真實可信的話不漂亮,漂亮的話不真實。善良的人不巧說,巧說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識的人不賣弄,賣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識。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盡力照顧別人,他自己也更為充足;他盡力給予別人,自己反而更豐富。自然的規(guī)律是讓萬事萬物都得到好處,而不傷害它們。圣人的行為準則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別人爭奪。
道德經(jīng)很深奧,不是兩句就說得清楚的 建議買書看
【第2句】: 老子道德經(jīng)中的經(jīng)典語句及譯文給些經(jīng)典的,不是要原文啊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譯文] 道可以說就是路,但不僅僅就是指路.路是道的名,但不僅僅就是路這一個名.我們沒有給道取名的時候,道就已經(jīng)創(chuàng)造了天地;我們現(xiàn)在給道取了名就叫道,萬事萬物是由于道的存在而產生.(天地是如何創(chuàng)造的,請看第二十五章) 在事物的發(fā)展變化中,當我們對該事物無利害關系時,能觀察到事物變化的美妙之處;但當我們對該事物有利害關系時,就能觀察到并指出事物變化的過錯,這就是道.華北平原以盛產小麥著名.假設在小麥收割的時節(jié),你和家人來到了華北平原,你可以看到金黃大地,麥浪滾滾,一片豐收在望的景象,農民兄弟們手握鐮刀,揮汗如雨.你會感到大自然是多么美麗,大自然是多么和諧.天地間的萬事萬物都是那么美妙.突然,你發(fā)現(xiàn)他們正在收割的小麥是你家的小麥,而且他們沒有經(jīng)過你的同意.這時你所看到的景象,就和你在前面看到的完全不一樣.你會生氣,你會發(fā)怒!為什么會這樣?為什么會出現(xiàn)完全不同的結果?這就有欲和無欲的結果.無欲和有欲同出于道,但不同名,二者合起來觀察就能看到道的深奧之處,道即深奧又神妙,道就是所有自然規(guī)律的發(fā)源地.總結:這就是道,需要我們知道,從不知道變?yōu)橹?,從無知變?yōu)橛兄?第四十一章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原文]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譯文] 人大約分為三等:一等人學得了道理,就會勤學苦練,在言行中按道理為人處世.二等人聽說了道理,將信將疑,不知道該怎么辦;三等人聽說了道理,大笑,認為這個道理可笑荒謬.如果三等人聽說道理后不笑,那就恰恰是違背道理了.古人有過這樣的總結:光明的大道有時看不見的(這里暗示,道理不是人人都能明白的);前進的大道有時好似后退;平坦的道好有時有些崎嶇;有德的人有時很謙虛;道德高尚的人有時認為自己的道德還不足;修煉道德的人有時要偷偷摸摸;誠實質樸的人有時好像變壞了.有道之人有時候被壓制;有道之人有時被閑置;成大事的人,有時需要更長的時間去磨煉; 講道理不需要很大的聲音,事實和道理勝于雄辯;道理是沒有形狀可以讓我們直接觀察到;道往往隱藏很深,我們都不知其名.只有遵循“道”,萬物才能善始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