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師考察心得體會簡短模板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心得體會,可是卻無從下手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考察心得體會簡短篇一
江陰最大的收獲是促進了執政理念和發展路徑的重大轉變,使貫徹科學發展觀在江陰找到了載體,創新了路徑,落到了實處。回來后,我立即向兩委成員匯報這次學習的主要內容以及在江陰的所見所聞,并將自己的心得體會和想法與大家分享,此次培訓學習讓我樹立了今后帶領兩委如何學習江陰的決心和信心,也進一步明確了工作方向。
一、要學習江陰先做好蛋糕才能分好蛋糕的做法。只有做強經濟,加快財富積累,才能夯實為民辦事的物質基礎。我們決定引進外來資源,加強結構調整。以前,我們對土地轉包不認識,怕擔風險落麻煩,怕讓群眾不滿意。通過這次學習,我改變了想法,與村兩委成員商量論證,留住客戶,與客戶共同協商簽定轉包合同。當然,這首先要抓住外來客戶,吸引投資,增強群眾信心,然后再和群眾商量正式簽定轉包合同,使群眾真正得到實惠。
二、打深井,挖水庫,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村東南部土地肥沃,就是缺水,所以通過鎮政府指導,我們在村東又打深井一眼。六七組下河河道是一片河灘,多年來群眾下力不少,收入卻不多,其原因就是存不住水無法澆地,只能靠天等雨。水利是農業的基礎,從江陰回來后,我們村兩委共同討論,又征得全體黨員的意見,決定整修下河河道。
三、民生無小事,學習江陰體民情、貼民心、順民意的做法,借助小支點,支撐起民生大關懷。
1、處理遺留小問題,征得群眾信任。前任支部留下來一些因建房通街未處理好的小問題,導致個別群眾多次到村委吵鬧。這些問題久拖不決不僅影響村兩委的形象,還影響群眾對我們這屆支部的信心。村兩委一致決議,找來群眾本人、群眾代表、黨員代表以及民政執法部門負責人,共同商議處理辦法,通過講道理、講解法律條規,讓群眾解開心結,最終解決了問題。處理這個問題時,我們充分尊重了群眾的權益,整個過程做到了公平、公正、公開,在座黨員及群眾都非常滿意。
2、花小錢也能為民辦事。三秋來臨,玉米秸的存放成了大問題。于是我和兩委成員商量,修建玉米儲青池,這樣既解決了群眾亂堆亂放的問題,又能使群眾增加一些收入。資金困難,我們就采取了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做法,按照入股的辦法籌集資金。目前,儲青池已基本修好,機器等設備也已經買齊,只待秋收時投入生產。
總之,這次到江陰參觀學習,我收獲不小。由于自己年輕,又是剛工作,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工作才邁出了第一步,工作中也曾出現不少失誤,但是,江陰學習增加了我帶領群眾致富的信心,我相信,在上級的指導下,在村兩委的努力下,下寨村會發展的更好。
教師考察心得體會簡短篇二
平時的閱讀教學總喜歡抓住文本里的那個最重要的問題,而后營造良好的討論環境,讓學生圍繞著這個問題說話,盡量鉆到文本的深處,盡量還原作者原來的情趣,教學《阿長與山海經》,文本后面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請你永安她的靈魂”作結,阿長不過是魯迅家里的一個保姆,我們還讀出她各種各樣的毛病,魯迅為什么如此的祝福她,紀念她呢?抓住此問題,深入文本,讀阿長的名字的由來,讀阿長的相貌,讀阿長切切擦擦的毛病,讀阿長粗俗的睡相,讀阿長煩瑣的規矩,讀阿長古怪的故事,讀不識字的阿長為我買來了人面的獸、九頭的魚的三哼經……學生鉆到文字底下,讀出了生活中的阿長,或者是我的奶奶,或者是我的外婆,或者是鄰家的老奶奶;學生也讀出了不幸的阿長的樂觀,千百年來樸實的農村婦女微薄的希望;學生更讀出了不識字的粗俗的長媽媽是怎樣在乎年幼的魯迅,怎樣歷盡周折費盡艱難給他找來了山海經——文學大師的第一本書……一篇容量似乎很大的文章,在學生閱讀一個早自習的基礎上,我一節課就分析完畢。
還要學嗎?課代表問我,好象那些重點難點都已經點破,好象我們已經入文、入境、入情、入理,也已經出味!課堂上熱熱鬧鬧的,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呢?這節課,有五位學生好幾次練筆遲交或者不交,再這樣下去,他們會養成拖拉懶散的不良習慣,應該施以懲戒,讓課堂教學和學生作業互相應和,于是我請他們幾個去一旁補作業。其他學生上新課,不等他們幾個嗎?我總覺得不好,還是等等他們吧,
于是我在黑板上寫了《我給阿長設計履歷》的讀書心得題目,要求學生這節課以此位話題作文,500字以上,當場交卷,算是復習此文吧。學生似乎皺著眉,我又寫下了幾個條目:阿長的姓名,阿長的相貌,阿長的性格,阿長的職業,阿長的經歷。一些同學翻著書,開始動筆,一些同學如阿長一樣切切嚓嚓的,似乎沒有眉目。我不得不又安排幾分鐘的討論,而后學生作文。外面下著冷雨,昨晚新聞里預報湘北有暴雪,今年的冬天來得太早了,學生們和老師們都穿得鼓鼓囊囊的,可是江南的教室里一般是沒有暖氣的,孩子們以人多取暖……我看著外面的天氣,再看看孩子們瑟縮著雙手,有的寫了幾百字,有的還才開頭,我請一位寫得很長的也是寫作水平比較好的李臘同學站起來宣讀自己寫的,她還沒寫完,同學們聽了,又動筆寫起來,但是教室里總不能十分安靜,中途那些補隨筆的同學回來了,教室里又有一些騷動,似乎這題目總有些難度似的。
馬上下課了,中餐以后,課代表把他們的作業收集上來,因為是學生自己的練習本,不是統一的本子,就顯得七齊八不齊的,我批改過程中,發現特別優秀的只有幾個,小部分的書寫工整,合乎寫作要求,大部分的不是馬虎,就是篇幅很短,僅僅三百字,這可是一節課的要求,平時一節課是必須寫一篇上本作文的!
他們真正讀懂文本沒有?要么是他們不能很好的對待這種課堂動筆的練習?語文書寫習慣、當場寫讀書心得,這可是一項很重要的能力!
從這堂課中得知,不一定口頭上熱烈的討論就能代表你的語文能力很強,能用筆分析嗎?能把口頭零碎的分析連綴成篇章嗎?能在平時的這種練習中也養成寫字方正的習慣嗎?以后多注意吧,語文素養是以識字、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為核心,是語文知識、語文能力、語言積累、審美情趣、思想道德、個性品質、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一個方面的能力提高了,不一定代表另一個方面的能力也提高了,要讀透文本,能夠零碎的口頭表達固然好,能夠系統的口頭表達當然好,能夠書面表達更好,而三方面結合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