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下陜北的好句子錦集80條
描寫晉陜景色的句子
D1黃河在這里拐了一道道彎,以她那美麗的身姿展現在世人面前。在中國地圖上可以清楚地看到,黃河自青藏高原而出,九曲回轉,在內蒙古托克托縣與山西偏關縣之間突然來了一個90度的大轉彎,原本由西向東奔流的河水掉頭向南,一路呼嘯,勢不可當。經過千萬年沖刷,在黃土高原上拉開了一道巨大深邃的峽谷,這就是黃河晉陜大峽谷。
D2八月的晉陜大峽谷,陜、晉兩邊的山野披上了綠裝,黃色的河流圍繞著峽谷的山巔,畫出一個個的乾坤圖,不像壺口的咆哮,這里的河水相對平靜,在河流的灘涂上,一棵棵黃河灘棗茁壯成長,寄托著黃河兩岸農家人的經濟期望,也成長著人們對黃河灘棗美味的期望。
D3水與石的較量成就了神奇美麗雄偉的黃河百里畫廊——晉陜大峽谷。黃河走出青藏高原后,穿山過嶺,九曲十八彎,跌宕下行,至鄭州桃花峪,面目驟變,由開溝鑿谷轉為沉砂造陸,因此黃河的峽谷都分布在桃花峪以上。黃河河源至內蒙古托克托縣河口鎮的上游河段,以及中游下端的禹門口至桃花峪,雖也有諸如龍羊峽、積石峽、劉家峽、紅山峽、青銅峽、三門峽等等著名峽谷,但它們都被一系列寬谷盆地分隔。
D4這條峽谷從偏關縣的老牛灣起,到與陜西接壤的山西河津市禹門口止,共700余公里,將黃土高原一分為二。“九曲十八彎”在黃河晉陜大峽谷得到完美的演繹,水與石的較量成就了神奇的超級黃河走廊,塑造了許多險峻奇特的自然景觀、豐富厚重的文史古跡和動人的歷史傳說。在巍峨雄壯的峽谷中間,碧綠的黃河水滔滔而過,黃河母親用她那甘甜的汁液,滋潤著一座座城市和鄉村,滋養著一代又一代人。
D5黃河流經河口鎮后,受呂梁山所阻,便折轉南流至禹門口,飛流直下725公里,黃河中游水面高程由984米降至377米,將黃土高原劈為兩半,東岸為山西省,西岸為陜西省。故而人們把這個大峽谷稱之為晉陜峽谷,這是黃河的第一長峽。
D6延川有很多黃河奇景,這里的乾坤灣、清水關(清水灣)、會峰寨、延水關等景點,都是黃河上的美麗壯觀風光。乾坤灣更是以325度的彎曲,繪就乾坤之狀,留下很多美麗的傳說和故事。清水關的殘留墻壁和正在建設的景區,讓人回憶這里曾經的繁華。會峰寨一座已經空置的山寨,記載著前人防御與祈禱的歷史印記。
D7在這里,她是一條碧綠的河。山峽之間鋪滿了綠裝,黃河之上架起一座座橋梁;一座座大型水電站,像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黃河巨龍之上;一條條峽谷公路曲曲折折,構成一道道美麗的風景線;一塊塊形態各異、未經任何雕鑿修飾的黃河石成為奇觀……
D8晉陜大峽谷自內蒙河口鎮至山西禹門口,是黃河干流上最長的連續峽谷。在河套地區呈東西走向的黃河,此段急轉為南北走向,由鄂爾多斯高原挾勢南下,左帶呂梁,右襟陜北,深切于黃土高原之中,谷深皆在100米以上,谷底高程由1000米逐漸降至400以下,河床最窄處如壺口僅30至50米。由于黃土丘壑泥沙俱下,晉陜大峽谷河段的來砂量竟占全黃河的56%,可以說真正的“黃”河是在這里成就的,深澗騰蛟,濁浪排空,黃河峽谷的典型風貌盡集于此。
D9“S”型的乾坤灣、“C”型的清水灣……一艘艘游艇從峽谷黃河中穿過,穿過一道又一道彎,水面濺起朵朵浪花。黃河大峽谷就是這般,給人以恢宏、大氣、自然的景象,讓我們領略到她獨有的魅力。黃河的景色連著天,抬頭張望,碧空飄浮著朵朵白云,它的身影在黃河中映現。峽谷黃河,我們為你驚嘆,驚嘆于你那最動人的曲線!
D10黃河晉陜大峽谷,猶如一篇長文,書寫著中華五千年的輝煌文明,展示著黃土,黃水與黃河人割不斷的情絲,山和水、河和曲,旖旎和壯美,無時無刻不在激蕩著無限的豪情與暢想,這就是她的魅力!
D11西口古渡是昔日河曲水陸貿易的主要渡口,也是先人們“走西口”的要塞,見證著百年的風雨滄桑路。如今,每年的農歷七月十五晚上,人們摩肩接踵地涌到古渡河邊,舉行規模盛大的“河燈節”,將365盞河燈放入河中,隨波逐流,祈禱歲歲平安。此時,地方特有的“二人臺”也同時開鑼,熱鬧非凡,曲調人人都能哼上幾句。氣勢磅礴的黃河和溝壑交錯的黃土高坡,使得“曲調”中有著驚濤中扳船漢子的豪放號子,有著岸邊上纖夫的低沉吟唱,有著高坡上放羊娃的信天游,有著粱峁上男女直白的調侃,有著走西口的游子們的凄詞婉韻……難怪有人說“河曲”就是“黃河”的“曲子”,這也是地名的又一緣由了。
D12由于受黃河自然水動力、風動力及凍融循環等外力的作用,使這段河岸形成了富有詩情畫意的天然水蝕地貌奇觀,其形態表現極富藝術感染,有的像密密麻麻的'“天書”,有的像動植物人形,有的像音樂符號,有的像蜿蜒曲折的“迷宮”,堪稱黃河魂的真實寫照。三年多來,我數次來到這里,隨著不同季節光線的變化,她展現出各異的迷人風采。每每站在他的腳下,仰視而見他的偉岸,心思洶涌,感慨萬千。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或溫柔、或剛強。站在這里,一時無法分清這兩種概念,也許世間萬物相生相克,也許是造化弄人。
D13走入晉山峽谷,我們才見到了真正的黃河,水勢隨著地勢時緊時緩,繞過山崖,躲過礁石,一路前行,人們說“黃河九十九道彎”,在這里我們才真正見到了黃河的灣。我們的汽車行走在半山腰中開辟的公路上。望下看,有時候黃河如同一條絲線,有時候黃河如同陜西人吃的褲帶面一般。
D14黃河在這條切出的大峽谷中,深澗騰蛟,濁浪排空,潑灑出獨特而典型的風情風貌,既造就了西口、孟門、磧口之類的古城鎮,又沖刷出娘娘灘,太子灘,大同磧之類的激流險灘。還有老牛灣,乾坤灣之類的蛇曲彎道,更有土柱林,水蝕浮雕和壺口瀑布之類的大自然杰作,每一處都會讓你驚愕得張大嘴巴!更別說還點綴著寺廟,長城和絕壁棧道等厚重文化的人文景觀,沒有點文史基礎,很難解讀出其中的韻味。
D15黃河到此,漩渦急轉,撞山擊石,濁浪騰空,怒濤咆哮,震耳欲聾,古有“禹門三級浪,平地一聲雷”的贊嘆。詩仙李白謂之“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里觸龍門”,恰好點出了晉陜大峽谷在此達到了最后的高潮。
D16晉陜大峽谷,諸多黃河壯美,其實一個晉陜大峽谷的黃河蜿蜒,就像一個龍騰的圖騰,本身就是一幅壯美的山河圖,記載著中華民族千萬年的歷史和滄桑。走在晉陜大峽谷邊,走在母親河黃河邊,欣賞的不僅是壯美的風光,更是一種歷史的回味。
D17晉陜大峽谷的河曲段內,壁立千仞,崖上有洞,洞中有佛,岸邊有寺,不論是進香朝拜還是閑情游逛,彌佛洞,海潮禪寺,岱岳廟,香山寺等等都在向你展示別樣的文化,若沒有虔誠而不畏艱險的決心,是難以領略其中的樂趣。還有那頂天立地的文筆塔,恐怕只有以黃河為墨,藍天為紙,才能寫詩作文吧!若坐船南下,可看到河谷岸邊的石壁上有著凹凹凸凸的圖形,猶如“蝌蚪”是符號還是文字?是泥水沖刷的痕跡還是古人的神秘杰作?反正女媧,炎帝,黃帝,伏義等等先祖,都出自于黃河岸邊,不能不讓人把蝌蚪當作“天書”來“讀”。
D18繼續下行,晉陜大峽谷的最大亮點無疑要數峽谷出口的“禹門口〞了。看到名稱,肯定是與“大禹治水”有關。黃河行至河津市,兩岸峭壁對峙,形如闕門,是河水南流的“瓶頸”,由于隘口狹窄而常常發生水患。后來大禹“劈開靈石口,空出晉陽湖,以疏導之法解決了大難題,并留下了“三過家門而不入”的佳話。北魏《水經注》上記載道:“龍門為禹所鑿,廣十八步,巖際鐫跡尚存。”禹門口也稱龍門,相傳春季農歷三月,河中鯉魚成千上萬,逆流而跳,躍登此門,躍入者可化為龍,故有“鯉魚跳龍門”之說。
D19從地理學的角度看九曲十八彎的黃河晉陜大峽谷,黃河水利委員會編寫的《黃河萬里行》中寫道:在托克托縣河口鎮(屬內蒙古),黃河受呂梁山所阻,掉頭向南,猶如一把利劍,將黃土高原一劈兩半,開出一條深遂的峽谷。從河口鎮到禹門口(屬山西),黃河在峽谷中飛流直下725千米,河面高度由海拔900多米降到300多米。峽谷的起點,終點,長度等數據,表明了真正的“黃”河形成于此。
D20晉陜大峽谷,急流不斷,險灘眾多。在山西河曲縣城外面不遠的地方,就是晉山峽谷的第一個要緊去處。這里原本寬闊的黃河突然收縮成了,只有100多米寬的峽谷,陡峭的山崖,以九十度的姿態沖天而起,人站到懸崖邊上,想要看見腳底下的黃河都不能,只能看著遠處的黃河滾滾而來。這個地方就是當年陳逸飛畫的一幅代表作品就是取材于這個地方。一方水土一方人,黃河的滾滾而來,波濤洶涌,似乎是一種武將雄健;沿著黃河兩岸的黃土高原厚重深沉,有著文豪的風采。
D21若從旅游的視野來掃描大峽谷,725千米蜿蜒徘徊的曲線上,所點綴的鎮,灣,灘,及峽壁,如同顆顆明珠串起的天然項鏈,彰顯出悠悠文明之美,陰陽剛柔之美,奔騰咆哮之美以及蒼涼渾厚之美。《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對黃河大峽谷給出了這樣的評語:“黃色的峰巒似凝固的波濤,黃色的波濤似起伏的峰巒,黃河之水在這里演繹成了自然天成的黃河大合唱,盡顯一種蒼涼與渾厚。”
D22到了晉陜大峽谷中段的臨汾市永和縣,一處寓意深厚而風情絕韻的自然景觀,把峽谷的彎曲之美展現得淋漓盡致,美得能讓你窒息,這就是永和縣河澮里村和陜西延川縣伏義河村交匯處的乾坤灣。一路咆哮如雷的黃河,流經永和縣境內后,宛如蜷曲盤繞的蛟龍,前扭后轉320度,留下了自然天成的“S〞形大拐彎,形成了河抱山,山依河,山河相映的獨特景觀。萬里黃河,千里一曲,黃河似乎謄戀著這里的山川,蜿蜒徘徊,不愿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