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作文九套題讓學生有話說最重要
中新社北京6月7日電 (記者 馬海燕)2023年高考第一天的語文考試落下帷幕,備受關注的作文題出爐。家國情懷、時代與傳統、讓學生有話說成為今年作文題的最大特點。
6月7日,在2023年全國高考深圳市福田中學考點,老師與考生一起加油。 中新社記者 陳文 攝
今年高考語文共分為全國卷I、Ⅱ、Ⅲ,全國漢語試卷,加上北京、上海、天津、江蘇、浙江單獨命題,共九套卷子,相應九套作文題。勞動、愛國、奧運、青年擔當、生活體驗進入作文題,均為學生平時常見的內容,但又在命題中賦予新意,給考生更大的發揮空間。
全國I卷的主題是“熱愛勞動,從我做起”,全國漢語試卷要求談對奧運和中國體育的認識,上海卷要求談音樂里的“中國味”,北京卷題目為“文明的韌性”“2023年的色彩”,天津卷要求結合方志敏、陶行知、黃大年等人關于愛國的表述談認知,主題均相對固定,學生不容易跑題,但要在自選角度中寫出新意,則考驗學生的知識提取能力和迅速成文能力。
圖為考生陸續進入考場。武俊杰 攝
全國Ⅱ卷要求從下列任務中任選一個,以青年學生當事人的身份完成寫作:1919年5月4日,在學生集會上的演講稿;1949年10月1日,參加開國大典慶祝游行后寫給家人的信;1979年9月15日,參加新生開學典禮后寫給同學的信;2023年4月30日,收看“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后的觀后感;2049年9月30日,寫給某位“百年中國功勛人物”的國慶節慰問信。
這被認為是今年高考最好寫又最不容易寫好的作文題。不同的時代,總有一個內容考生相對熟悉,能夠提筆就寫。但僅體裁就涉及演講稿、信件、觀后感等多種,還要學生有想象力,有年代代入感,對學生綜合素養要求更高。
圖為考生陸續進入考場。武俊杰 攝
新世紀長大的一代對生命個體的體悟、對事物的多角度看法不同于前輩。江蘇卷今年與眾不同的作文題就關照了生命個體。給出的材料是“物各有性”“五味調和,共存相生”,讓學生從物、事、人的角度浮想聯翩。
浙江卷給出的材料則是“作家該傾聽讀者的呼聲還是該堅持自己的想法”,由此讓學生假定自己是創造生活的“作家”,生活就是“作品”,如何對待自己的“讀者”。這既考驗了對學生的審題能力,從作文中也可看出新一代學生對自身使命的態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