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員挑戰高考作文丨我們的作文,你打多少分?
編者按:一年一度高考時。從紅樓夢到北京冬奧,從妙手、俗手到創造、未來,今年腦洞大開的語文作文題,讓這屆網友直呼“太難”。所謂“無懼挑戰,方能成就夢想”,考場上,考生們接受知識的出題;考場外,紅星評論邀請評論員作者共同挑戰。我們選取全國甲卷、乙卷、新高考Ⅰ卷、Ⅱ卷的作文題目分別撰文,為高考學子提供一個啟發思路,祝每一位考生勇往直前。
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故事背后的學習三重境界
作者 曾穎
《紅樓夢》中“大觀園試才題對額”的故事,表面上講的撰寫匾額的學問,內含的卻是創作與學習的三重境界——移用、化用和獨創。
第一重境界:移用。通常是直接引用甚至復制粘貼。這樣的操作手法,大多是初學者常用的,有如寫作文,最初對好詞好句的直接借用,或者畫畫時的臨摹,是入門者從0開始的必須過程。它必須是一個注定要被超越的過程,如果一直沉湎于此,最終只能成為一個無可救藥的抄襲者。
第二重境界:化用。當學習進入到一定的狀態,具備初步的技能之后,我們就開始對新的表達方式,有了進一步的愿望。我們已漸漸地不滿足于依葫蘆畫瓢,我們開始舉一反三,尋找事物相近和相似的規律,然后加以發揮。如果說移用是用學步車學習走路的嬰兒狀態的話,那么,化用,就是我們甩開學步車,開始追求自我表達的過程。這個過程,在原有的臨摹基礎上,開始追求自己的表達,這種表達既有新鮮的追求,也有舊有的難以掙脫母體的笨拙。許多人追逐半生,后繼無力,淺嘗輒止,止步于此。
第三重境界,則是獨創。獨創就是已經學會了所有技巧,完全可以從心所欲,天地萬物,皆可為我所用,處于一種自在與創新的狀態。無論身處在什么環境中,都能憑著自己積累起來的經驗值,將自己融入環境和氛圍中,從中得出靈感和資源,并產生出作品,揮灑自如,游刃有余。
這三者之間,是相互關聯,呈遞進關系的。移用是青銅、化用是白金,而獨創是王者。青銅是有劍在手,白金是御劍于心,而王者是人劍合一,天地間無不可為劍之物。這樣的境界,不僅在藝術或寫作之中,也在技術和商業之中,遍觀天下,凡成功者,有幾人跳得開這個流程?早年深圳華強北那些照著國外先進電子設備“移用”仿冒產品,然后加入了自己對市場需求的理解,“化用”出各種強大的設備,并最終闖出聞名全球的超級大品牌的大佬們的創新創業流程,與一個天天畫石膏魚、進而畫出了向往天空的魚,最終將魚與世界融藏于心的學生,所用的心法,本質上是沒有區別的。
愿我們大家都能成為生活的熱愛者,從移用與學習入手,到化入自己的認知,最終成為應時應物的自在創新者,并好好享受由此帶來的快樂幸福人生。
跨越,永無止境
作者 伍里川
今年2月,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使得北京成為世界首座雙奧之城。曾幾何時,我以為“舉辦夏季奧運會”已經是這座城市了不起的成就,誰知,北京又大大往前跨越了一步。而未來,北京依然可能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這便是一座城市被賦予的“跨越無止境”的內涵。
兩次舉辦奧運會,中國健兒都取得了輝煌成就,中國體育都藉此大大跨越了一步。
北京冬奧會期間,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兩位體育健兒的表現。
首次挑戰最高難度并一舉成功的谷愛凌,拿到冬奧史上首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臺金牌。有報道說,賽前,她媽媽勸她別選最高難度,但也表示尊重女兒的選擇。谷愛凌的“不聽話”,是一次前無古人的挑戰,是一次不留后路的“自我跨越”。
曾經在電影《智取威虎山》中有過本色表演的蘇翊鳴,憑借激情、優美的滑雪動作,拿到了單板滑雪男子大跳臺比賽冠軍,實現了“跨界”成功的夢想。他在不同“頻道”之間的自信切換,令人欣賞、欽佩,也予人以啟示。
他們在各自舞臺上的追求,“象征”著中國體育多年來的奮力跋涉。中國并不是冬季體育項目傳統強國,葉喬波首次為中國奪得冬奧會銀牌的年月,并不久遠。但中國敢于喊響并最終做到了“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在打牢群眾性運動基礎之后,逐步獲得了“突破效應”。谷愛凌和蘇翊鳴在“賽道”上的拼搏姿態,正是中國由體育大國奮勇邁向體育強國的縮影和細節寫照。
一切體育之事,都是發展之事。本次冬奧會,我們看到了中國冬奧代表團名列金牌榜第三的歷史最好成績,看到了“分鐘級”“百米級”精準氣象預報的成效,看到了京張智能高鐵冬奧列車開行……這一幕幕畫面,都在生動說明“國家強”和“體育強”的內在關系,都在鮮活詮釋國家不斷勇攀高峰時所展現的各種福祉和希望。
百年前,積貧積弱之中國的有識之士發出“奧運三問”(何時能參加、何時能奪金、何時能辦會),在中國大地上落地有聲,一代國人的夢想,如今已成為國人驕傲于心的事實。這個事實,是由國家的發展之道、跨越之道所“扛”起的。事實一再說明,國家強大,體育才能更強!這是一個絕不能停滯的長遠進程。
眾所周知,通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尤其是通過改革開放,我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們取得了過去國人想都不敢想的成績,是就此滿足還是繼續奮斗呢?我們給出的是面對未來的召喚“奮斗不息”的正確答案。正是因為擁有不走尋常路、不墮青云志的大局觀、跨越志,我們得以始終保持著清醒頭腦和發展銳力,得以不斷戰勝挑戰,跨越險灘,連入佳境。
大勢如斯,我們每個人都能聽見時代的召喚與期許。跨越永無止境!融入集體的跨越節奏,融入民族復興的澎湃春潮,是我們與家國的永恒之約。
有了阿爾法狗,妙手和俗手還有區別嗎?
作者 沈彬
本手、妙手、俗手,在字面上非常好理解。當我們將圍棋的這些招數命名為“本手”“妙手”“俗手”時,就包含了褒貶的態度,哪些是應該崇尚的?哪些是應該揚棄的?但是,世界是豐富的,人是多彩的,在每個人的刻意學習的“1000小時”里,誰來定義“妙手”和“俗手”?誰為你的學習貼標簽?
或許有人說:只要能夠戰勝對手,贏得比賽,那就是“妙手”,反之就是“俗手”。這種淺近的功利主義本身不見得比“俗手”的名字更不庸俗。
說到戰勝對手,當人工智能王者阿爾法狗橫空出世,將柯潔、李世石等一眾人類的“圍棋天花板”掃落在地。在阿爾法狗的智慧面前,柯潔的哪一步又算不上是“俗手”?是不是圍棋會遭遇尼采所說的“上帝死了”那樣的價值觀危機呢?
如果,我們學習棋的目的就是為了晉級,就是為了戰勝對手,就是為了獲得一本本段位證書,一個個獎杯,那么,面對阿爾法狗,圍棋的意義的確是被消解了。“俗手”和“妙手”是沒有區別的,因為在阿爾法狗面前來只是雕蟲小技。
當我們被功利主義綁架時,“妙手”“本手”說法只是粗鄙的功利主義的文雅委婉語。現代的生活方式,就成了功利主義標尺下的狂奔。似乎什么都在加速,什么東西都變成了一場打怪升級的多巴胺風暴,爽劇狂歡:要更快,要更爽,要更有效果。
你學圍棋了,周圍的人就會問你有沒有入段?你練小提琴,就有人問你還有沒有考級?練了書法,就有人問你有沒有參加比賽?一切的閑情雅致,一切自我的完善,都變成了赤裸裸的賦分比賽,大家都在努力地用最小的成本、最短的時間,實現最大的加buff。
人就不能夠享受圍棋、樂器、書畫帶來的寧靜、陶冶本身嗎?一定要被驅趕著奔跑在功利主義的賽道上嗎?
我曾經在一個網站上,看到過一段讓我非常動容的視頻:一位衣著襤褸的老人,在路邊彈著一把不知名的撥弦樂器,像土琵琶,又好像不是。他非常開心地擺弄著自己的樂器,唱著那首“山清水秀太陽高,好呀好風飄,小小船兒撐過來,它一路搖呀搖,為了那心上人……”老人的樂器很簡陋,節奏很單調,和弦非常差,還有錯音,但是,老人的琴聲里真的有那個“心上人”,很多人被老人的這首歌感動了。在老人的“物我兩忘”面前,還在談指法、和弦,那顯得是“俗手”了。
不必拘泥于“俗手”和“妙手”的標簽,你應該重新發現圍棋與自身關系,重新發現它的價值。哲學家普羅泰戈拉說:“人是萬物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你要為自己找到我心安處:有了阿爾法狗,我學圍棋是為了什么?
找到你的熱愛,保持向前的姿態
作者 易之
人這一生找到自己的熱愛,并窮盡一生地鉆研,其實很不容易的。
比如那位大名鼎鼎徐霞客,他選擇成為一名“旅游博主”,絕對不是輕輕松松的。他出生在士人之家,如無意外,他的人生軌跡就是讀書、應考、做官。在沒有短視頻、沒有旅游產業的明朝,到處游山玩水是沒有任何“前途”的。如果是你,你會怎么選?
好在徐霞客選擇了“不務正業”,好在他的父母也還支持他。由此歷史上多了一個獨一無二的徐霞客,少了一個大概率會皓首窮經、泯然眾人的“士林之輩”。
正如阿波羅神殿上的那句名言:“人啊,認識你自己。”人的一生,也是個反復解剖自己的過程。而這,也是需要勇氣的。你需要直面自己的熱愛,敢于遵從內心的選擇。徐霞客的難題,今天的人們同樣會遇到。
這還只是第一步,選擇了起點,你還要選定方向。如果自己的熱愛,恰好是自己的擅長,可能輕輕松松就足以風生水起了。不過,不辜負熱愛的唯一方式,只能是保持向前的姿態。
就好像瓦特,發明家的稱號更像是歷史的褒獎,他的正式職業其實是工人和商人。歷史記住他,只是因為他改良了蒸汽機。他反反復復地研究,只是要把蒸汽機的效率提高一些,動力增強一些。
作為工人和商人,瓦特當然也可以選擇很成熟的路徑。不過,一個人、一項事業,如果要想在歷史中留下點痕跡,那么他只能往前走,創造出那一點點“不一樣”。
其實,每個人在自己的熱愛里創造的那一點點“不一樣”,它們匯聚起來,就是“未來”。鐘繇把隸書變作了楷書,李白率先寫起了詞,黑格爾在康德的基礎上完善了辯證法,圖靈發現了人工智能……或許他們自己也沒想到,當初自己的那一點點新點子、新方式、新發現,原來都是歷史前進的齒輪。
縱向比較的話,今天的我們已經很幸運了。相比較過去的“士農工商”,我們可選項已經前所未有的多了,我們自我實現的機會遠遠超過了過去。
越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越來反復地自問與自省,找到自己的熱愛,并始終保持向前的姿態。未來不會自然到來,未來的意義也不是太陽升起落下,而是我們創造了一點點“不一樣”,我們向著理想的方向,前進了哪怕只是小小的一步。
須記住,我們看向哪里,我們走向哪里,未來就會出現在哪里。
編輯 趙瑜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hxpl2023@qq.com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