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全國乙卷作文范文:實力眺望理想,用奮斗創造明天
全國乙卷(河南、山西、江西、安徽、甘肅、青海、內蒙古、黑龍江、吉林、寧夏、新疆、陜西)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古人常以比喻說明對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礎、方法、路徑、目標及其關系等。如漢代揚雄就曾以射箭為喻,他說:“修身以為弓,矯思以為矢,立義以為的,奠而后發,發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斷加強修養,端正思想,并將“義”作為確定的目標,再付諸行動,就能實現理想。
上述材料能給追求理想的當代青年以啟示,請結合你對自身發展的思考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專家解讀】
揚雄以“弓矢的”設喻,形象生動,且頗具普遍意義和啟示作用。其中“弓”是基礎,“的”是目標,“矢”具有方向性,要射中目標則又需要其他要素共同起作用,而各要素所起的作用在不同人看來重要性是不同的,所以人們常以射箭設喻,說明抽象的道理。例如清代袁枚說:“學如弓弩,才如箭簇。識以領之,方能中鵠。”說的是才、學、識及其關系,強調了“識”的重要性。領袖解讀為“學問的根基好比是弓弩,才能好比是箭頭,只要依靠厚實的見識來引導,就可以讓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要求青年人“應該把學習作為首要任務,作為一種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方式”,強調“學習”這個基礎的重要意義。
試題材料指出,古人追求理想會涉及基礎、方法等,再以揚雄觀點進行舉證,任務驅動則是自然延伸到考生對理想的追求、自身發展的思考上。任務中的“當代青年”,要求文章的思考和立意必須站在特定的時代節點,從青年的角度升華自己的思想認識;任務中的“自身發展”,引導考生將自己的理想追求與自身實際、時代精神結合起來,對實現理想過程中的基礎、目標、實踐等進行有目的、有層次的思考。命題取材與設計既體現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相融相通,也體現出國家和社會對新時代人才發展的要求。
【名師解讀】
吉林省撫松縣松江河鎮長白山二中安鳳霞老師:
今年的全國乙卷高考作文命題,在材料的選擇上延續了2023年課標卷全國Ⅱ卷的經典名言加熱點的形式。有所不同的是2023年的經典格言材料,更傾向于對文章需要確立的主題的表述和拓展上;而2023年全國乙卷的經典格言更傾向于行文指向的一個界定。
“修身以為弓,矯思以為矢,立義以為的,奠而后發,發必中矣”是對命題首句中“古人常以比喻說明對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礎、方法、路徑、目標及其關系”的具體解讀。這句話,幫助學生明確行文主要方向要探討如何追求和實現理想。這一經典名句取自漢代揚雄編撰的《揚子法言·修身卷第三》。
作為開篇文句,這句話本身也是修身卷第三中的核心觀點。這個句子淺顯易懂,從作文命題角度體現了語文對于傳統文化的關注和繼承,強調了傳統文化思想對學生成長所具有的不可或缺的濡養之用。
從題目的難易程度來看,文題和2023年、2023年作文命題保持了命題指導思想和風格上的一致,命題覆蓋學生平時關注和練習的范圍,不偏不難,適用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水平,具有廣泛的考查意義;同時切入點精巧,避免了學生空泛地理解文題,保證了更多的學生在最大的程度上可以在一個統一的標準下,進行文字上的競技。從命題技術上體現了試題考查需要的公平。
這一命題符合高考語文關注社會現實,倡導積極進取的精神,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全面考察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命題要求。在“躺平”成為熱詞的背景下,“追求理想”這一命題更彰顯出語文教學對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正向引導作用。學生對于這一文題不陌生,跑題不容易,但審題時需要正確解讀,任務要求和命題材料之間的關系,需要做到切中題點,明確行文需要突出的內容,做到不偏題。
同時,追求理想是一個陪伴了學生整個成長過程的話題,學生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和接受教學的不同的水平條件,對于理想的理解也是各有不同的。所以這樣的作文題目想要答高分,還是需要在構思、選材、文筆的潤色上下功夫。
【名師下水文】
用實力眺望理想,用奮斗創造明天
源自:吉品語文 作者:太原師院附中吉學斌
青春,是我們一生中最燦爛的季節,也是最夢幻的季節。理想之于青年,猶如燈塔之于茫茫大海之上的航船,指引著我們破浪前行。而對理想的追求,則涉及基礎、方法、路徑、目標及其關系等。漢代揚雄曾以射箭為喻,他說:“修身以為弓,矯思以為矢,立義以為的,奠而后發,發必中矣。”可見“弓硬”“矢正”“的明”都做到了,方能一發必中。不過,在這里我更看重“弓硬”。沒有過硬的實力,再遠大的理想都只能是空想。
我不否認“矢正”“的明”的重要性,相反,我認為它們是青年人實現理想的前提。只有端正了思想,確定了目標,再付諸行動,理想才有可能實現。生活中,我們有許多青年人理想信念模糊,缺少奮斗動力,只想“佛系”“躺平”,這樣的青春只會在虛度中枯萎。個人的理想只有和國家民族的命運聯系在一起,才能實現真正的價值。袁隆平一生致力于雜交水稻研究,他的“禾下乘涼夢”和十四億中國人的溫飽聯系在了一起,他的功績將永遠為國人銘記。喀喇昆侖高原上,我們年輕的官兵血灑高原,不失寸土,把最清澈的愛,獻給了他們最摯愛的祖國,他們的理想與國家人民的安危聯系在了一起,他們的犧牲無上光榮。
但是遠大的理想,還需依靠實力才能實現。紙上談兵,只是脫離實際的盲目自信;空喊口號,只是夸夸其談的表演作秀;望梅止渴,只是自欺欺人的自我滿足。這個世界只相信實力,實力是踏平坎坷的底氣,實力是走向光明的路標。在阿拉斯加中美高層戰略對話上,楊霸氣地說出:“美國沒有資格在中國的面前說,你們從實力的地位出發同中國談話……中國人不吃這一套。”這是崛起大國的實力和底氣,這是上一個辛丑年的中國所無法想像的。如今的中國,嫦娥奔月、蛟龍下海、高鐵飛馳、天舟遨游……越來越多的奇跡在中華大地上創造。國家如此,個人亦然,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正處在一個可以大有作為的時代。我們既要修煉自己的品德,又要增長自己的學識,惟有德才兼備,擁有過硬的本領,才有可能實現自己遠大的理想。
實現理想,要靠實力,但實力的獲得,自然離不開奮斗。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斗而升華。我們既要有翱翔九天的雄心,又要有腳踏實地的干勁。扶貧攻堅的戰場上,把最美青春留在百色大山的黃文秀,用生命詮釋了“奮斗”的含義;抗疫戰斗中的90后青年,勇挑重擔,不懼艱險,用拼搏和奉獻書寫了新時代最美的青春之歌。作為學生,我們唯有潛心學習,苦練內功,才能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才能書寫無愧于時代的人生。
風華正茂逢盛世,奮斗拼搏正當時,當代中國為青年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舞臺,我們也應為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青春和力量。是雄鷹,就勇敢地奮飛翱翔;是駿馬,就盡情地縱橫馳騁。不要停止攀登,不要停止跋涉,來路無可眷戀,腳下站立的永遠是下一座高峰!
用實力眺望理想,用奮斗創造明天!
讓追求理想成為我們的生存哲學
源自:讀者新語文 作者:安鳳霞
理想讓人變成這個世界最浪漫的一種生物。(開篇點題,強調理想對人的重要作用。)“舉頭望明月”之余,我們便想能不能有機緣能夠窺探一下嫦娥的廣寒宮,于是登月變成了我們的理想;“低頭思故鄉”之際,錦衣晝行又成了多少人思慕的來日!(化用詩文,從科技進步和世俗功名兩個角度對理想進行情境式描繪,增強文章的代入感。)
當我們艷羨古人能夠把理想渲染成一篇情采斐然的大賦時,不免感嘆:我們的理想為什么會在生活中被碾壓成斷句殘篇?(把理想比作大賦和斷句殘篇,生動優美。)
我們常常在電視劇中看到身著寬袍大袖的古人,念念不忘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我們屢屢用筆在紙上端正地寫下“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我們也曾在心里探討“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這句話的內在邏輯,可幾經推敲下來,我們竟不禁黯然。因為在實際的生活中,我們更多的時候是做了這些語句中的鋪墊成分。(排比行文,例證豐富,喻體“鋪墊成分”,反映普遍而深刻的社會現實。)
我們真切向往著有朝一日,我們也能夠周身沐浴著理想的榮光,然而我們卻往往在隔岸觀火中忘記了這世間最素樸的哲學,那就是——任何一種熱愛都需要我們奮不顧身。(“隔岸觀火”深刻反映人們對待理想的不正確態度,自然引出文章主旨。)
孔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先賢們現身說法,讓我們明白只有“全力以赴,好為茍難”才能夠實現傳說中的“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研閱以窮照,馴致以繹辭”。(例證典型,論述有力。引文恰當,增添文采。)
正如歌詞中所說,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你所見的驚鴻一舞,不過是無數個日日夜夜的慢移蓮步而成。( 深化主題,強調努力對于實現理想的重要性。)
漢代揚雄就曾以射箭為喻,他說:“修身以為弓,矯思以為矢,立義以為的,奠而后發,發必中矣。”(回扣命題材料,進一步突出文章主旨。)
想要讓自己成為勁弩,又怎么能夠拒絕煣木之苦?(反問修辭,增強語勢,再次申明觀點。)
古有宋濂窮冬烈風之中,為求學踽踽而行;今有黃國平在博士論文中自陳家世之多舛,求學之維艱。然而他們卻用自己堅持不懈的熱愛,詮釋了什么叫窮且益堅。(舉例論證,評古論今,豐富文章內容。)
吹滅讀書燈,一身都是月。(引用詩文,渲染努力實現理想帶來的收獲和提升,契合學生讀書生活。)
追求理想,上天給你永遠都是這世間最好的饋贈。而追求理想,需要的永遠是我們的堅持不懈的努力和不被消磨的熱愛。
彭于晏每拍一部電影,就學會一項新技能。他出演《激戰》,學會了綜合格斗,巴西柔術和泰拳,在《海豚愛上貓》拿到海豚訓練師資格證,在《聽說》學會了手語,在《破風》考取了專業自行車手資格證,在《黃飛鴻之英雄有夢》學會了工字伏虎拳和虎鶴雙形拳,更厲害的是他拍完《湄公河行動》,直接學會了緬甸語和泰語。作為勵志偶像,彭于晏用他的超于常人的努力,告訴我們堅持不懈的努力和自律才能讓我們更快地接近心中的夢想。(以影視明星為例,貼近學生生活,論述深入。)
荀子說:“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引用,進一步深化論點。)
讓理想成為我們的生活哲學,讓思考成為我們打開世界的鑰匙,讓內心的正義成為我們前進的帆板!讓我們的人生在“冥冥之志”締造的通透中,能夠擁抱我們需要的成功、浪漫和喜悅;如果不能,至少,我們可以擁有對人生正確的認知和真正的熱愛。
只有默默努力,才能更好地發展自我。(結尾簡潔,緊扣命題任務核心,強化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