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高一春節的作文6篇
有關高一春節的作文6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一春節的作文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一春節的作文 篇1
除夕,當12點的鐘聲響起,夜,一下子變得熱鬧了起來,爆竹聲、電視里傳出來的主持人的祝賀聲,以及煙花升空劃破夜空的尖銳聲響,參雜在一起,雷鳴般地響徹整個空間,絢爛的色彩肆意在天空舞動,滿是繁華,舊的一年轟轟烈烈的結束,新的一年又轟轟烈烈的開始了。看著這美麗的夜空看著那稍縱即逝的煙火,我想,那么多的稍縱即逝疊加起來就能上演一場盛大的狂歡,但終究是會平息,可是什么事物能永恒呢?就像人生,終究會結束,但我想我也要像這煙花,明明知道自己的生命會結束,但也要在素色的夜空留下絢爛的色彩,把眾多稍縱即逝疊加起來成就屬于自己的錦夜。
后記
本來沒有后記,但是想到大過年的怎么也得祝大家新年快樂,對在外打工的哥哥們也說上幾句,我不是個矯情的人,但也要說些矯情的話:“哥,我想你們了。”大哥,你是我們四兄弟最大的,怎么也25歲了,該結婚生子養兒育女了,我可等著喝你的喜酒呢,二哥,你也一樣,下次可要牢牢抓緊二嫂,別讓她給跑了。三哥明年一定要回過年啊,話說有錢沒錢回家過年,不過你一定要賺好多好多的錢,你可答應了我給我個大紅包的哦,今年欠下的也給我補上,嘿嘿。
高一春節的作文 篇2
小時候的春節是齊家一起吃飯,看春晚,放各式各樣的煙花,熬到十二點放大禮花。
小時候的春節總和朋友拿著一盒又一盒炮竹,一桿又一桿子彈槍在后庭里瞎鬧。
小時候的春節和大人出去拜年,拿著一個又一個紅包欣喜,可最終都塞進了父母的腰包。
時間在跑,春節也在變。沒有了煙花和鞭炮,放下了子彈槍,紅包換成了微信轉帳,而我卻也能從變化找到永恒——春節餃子的味道。
對我這樣一個著名的“餃子勺”,春節沒有餃子,沒有奶奶親手包的餃子,何成方圓?還好,奶奶了解我,每次年夜飯,餃子都必不可少。奶奶包的餃子說起來也無特別之處,同樣是菜市場買來肉和皮,同樣打著皺,同樣下水煮,我還是能一口辨別最熟悉的味道。
奶奶做的蛋餃也是一流的。蛋皮剛好煎到金黃,厚厚的蛋皮下是一團敦敦的肉餡,一口下去,還有湯汁流出,弄的每人的嘴巴都油膩膩的,在燈光的照射下惹得讓人發笑,而每個人卻樂此不疲,一盤又一盤,消失的是餃子,不變的是親情。
要說親情最濃的時候,是那包餃子的時候。全家可以一個下午圍在桌前包餃子,談笑風生。而每個人的餃子也各有特色。媽媽的餃子包的最均,賣相也最好;爸爸的餃子總有個縫忘合;我的餃子總是皮包不住肉,而且一煮就散;妹妹的餃子只有皮,沒有肉;奶奶的餃子皮最厚,肉也足,煮也不會散,獨得我的恩寵。每當大功告成,冰柜里塞滿了餃子后,我和妹妹又會將多余的面粉抹向對方的臉,甚至捧著一團面粉散向媽媽,媽媽也先假裝生氣地說兩句,然后又滿臉無奈的拍拍衣裙,而在一旁幸災樂禍的爸爸就會在下輪遭到我們的突襲。
爆竹聲在外此起彼伏,我知道這是鄰居們吃年飯時的特殊慶祝,我家也不例外。爸爸撿一根最長的鞭炮,我則匆匆跑到廚房,看著那口白氣蒸騰的大鍋,聽著“吐嚕吐嚕”的水泡聲,我的心中有一頭小鹿亂撞,這是多少年沒變的心情。炮聲響起,餃子也傾盆而一,在沸騰中翻滾,分離,一鍋湯也漸漸變成醬色,我知道那是我和爸爸的餃子的功勞。餃子逐漸散開,但一家人的心也逐漸連在一起,能在這般溫馨的家庭中成長何嘗不是件益事?
春節,縱使時代在變,總有永恒的味道,不變的是餃子,不變的是親情……
高一春節的作文 篇3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宋代的王安石就曾經這樣描寫過中國的春節————春節,是一個家人團聚的溫馨時刻。兒女在外勞碌一年,回鄉探親,老人則深切思念了一年,期待兒女的回歸。但是在今年的春節卻讓我們感受到了與之前并不相同的味道。
驅車回到了老家,剛剛下車,便被一聲爆竹聲嚇了一跳。呵!年的聲音真是傳遍了大江南北啊!然后我看見了爺爺,便忙上去與爺爺打招呼:“爺爺孫子過來看您了,祝您身體健康,萬壽無疆!”爺爺也喜笑顏開,活像一尊可愛的彌勒佛,他也說:“孫子,爺爺可真是想你啊!”爺爺正在貼對聯,我們便不再打擾他。
進了家,家中的氣息讓我們大吃了一驚。親戚之間沒有任何的交流,僅僅是在我們進門的時候用最簡單的話問了好,然后就低下頭來各玩各的手機。現在都怎么了呢?找了個座位坐下,我好奇的向他們的手機看去,有的是聊QQ或者聊微信,有的是玩游戲,而我最小的表弟也同樣在用iPad玩“王者榮耀”。(原創投稿 )
我百思不得其解,以往的春節,我們都會一起親切而愉快的交談,用語言來表達對對方的深切思念與祝福。是的,年味可以越來越淡,但是像這樣的年,卻和平常在家里玩手機又有什么區別呢?
午飯的時間到了,爺爺和奶奶準備了一桌子豐盛的午餐,雞鴨魚肉樣樣俱全,香氣四溢。而大家似乎無動于衷,還好二叔說了一聲“謝謝您的費心!”人們才有了反應。但是飯桌上仍然一直在玩著手機。爺爺連續問了幾個問題都沒有人應答。最后他終于忍不住了,:“好,你們眼里除了有手機,還有什么呢?”他生氣的吼道,摔下碗筷就走了。
人們這才意識到自己行為的錯誤,努力勸誡了爺爺,終于爺爺氣消了,但是吃飯的時候大家都非常的尷尬。
我們是手機的控制者,并不是他的受控者!電子時代的到來并不意味著親情的結束。一個小小的手機便能將我們束縛成這樣,日后如果有更先進的電子設備呢?我不禁這樣想。
這是一個不一樣的春節。
高一春節的作文 篇4
過年的日子總是熱熱鬧鬧的甚至熱鬧得有點過分,門前一條街萬人空巷,車水馬龍,喇叭叭齊鳴,已經達到爆滿的地步,小車怎么也有幾十來輛,摩托車更是有上百之數,人群則密密麻麻玄之又玄的填滿了車子與車子之間的空隙,車輪子轉上一圈就要按上五六次喇叭,這種堵車程度堪稱恐怖,“好多人!”我輕吟一聲,爸爸告訴我過年了,外出打工的人這不都回來了,我心中產生的想法是人多力量大,問題也大。說到打工,我心又突然一緊,我想到了外出打工的哥哥們,前些天,三哥打電話回家說過年不回了,工作忙而且新年的工資特別高,所以想賺多點錢,聽到這一消息心中一陣失落。
幾個哥哥外出打工也有幾年了,記得小時候的我們,每逢過年總是一個勁的高興,拿著一個紅包就能笑著過一整天。小時候最開心的事情就是買一大堆鞭炮,全揣兜里,走到哪放到哪,可開心了,炸泥巴、炸魚、炸竹子、甚至炸牛糞,搞的一身邋遢還傻樂,看到煙花就歡快得手舞足蹈,那時的我們總是很容易快樂,怎么快樂怎么玩,也完全不想后果,因為我們還是孩子,很單純,或者說無憂無慮,等到逐漸長大了,過年的感覺也越來越淡了,但責任卻越來越重了,爺爺奶奶老了,爸爸媽媽也日漸力乏,干不了太重的活,家里的重擔自然就落到幾個哥哥身上,他們要拼命賺錢贍養老人,維持家庭的正常開支,過年了,沒有收紅包的喜悅,而是為發紅包而苦惱。
唉,或許是這些年工作越來越難找了,哥哥們打工回來賺的錢越來越少,以致于沒回家的路費,每每聽到家人談到他們,總會聽到,看看鄰家的某某某一年掙了十幾萬,再看看別村某某某賺了錢過完年就蓋新房了,再看看再看看……從沒見過打工一年到頭一分錢都沒有的。然后話鋒一轉,對我說你啊,要好好讀書考個好大學千萬別像他們一樣。對此我只能在一旁安靜地聽著,不知道說什么好,只是心中一陣難受。
高一春節的作文 篇5
塵封在記憶中多年的老家,今天也該拿出來晾曬一番了。但一提到老家,竟不知從何說起。那就還有從中國人最期待、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說起吧。
一說到春節,大家印象里都是什么張燈結彩了,什么團團圓圓了,沒錯,我的老家也確實這樣。
但我覺得,說春節就要從年前的二十三說起。沒有那幾天的準備,怎么能算得上是春節呢?首先,得掃房子。經過了一年的時間的洗禮,時間怎么著也得留點痕跡,所以,掃房子便成為了必不可少的準備。對于這掃房子,我對它的記憶實在是少之又少,因為大人們總會把我們趕出去玩,記憶較清晰的僅是大人們會拿出一根長長的竹竿,它可能也是時間的產物吧,泛黃的身子上刻著幾條皺紋,似乎是經不起這番折騰的。再一步就要把掃帚和竹竿“牽紅線”了,再然后,我們就被趕出門外了。每次回來。空氣中仍彌漫著塵土的味道,可抬頭一看,房子卻沒有了任何灰塵。掃房子就這樣一筆帶過吧,還是談談我最喜歡的吧——做炸貨。
做炸貨需前一晚準備好原料:面糊、豬肉、藕、帶魚、紅蘿卜、饅頭、腌制的扁豆、剁成塊的鯉魚等多種豐富的材料。這些材料炸完后可一直吃到初七呢!做炸貨的前一晚,正是我們姊妹三個最高興的時刻。隨著桌上的材料一盆一盆的增多,我們眼里的興奮也隨之增多。新鮮紅潤的豬肉在爸爸的“屠龍刀”下分散成了許多小塊,只見爸爸又換為另一把刀,把左手放在豬肉上,一刀一刀的慢慢往下切,不一會兒,肉條便切好了。再就是紅蘿卜了。用擦子把紅蘿卜擦成短短的紅蘿卜絲,也就一厘米長。我嘗試過擦紅蘿卜絲,一開始還是很好操作的,用手控制著整根紅蘿卜在擦子上滑動著,盆子下面便會鋪有一層薄薄的紅蘿卜絲,但越到后面,蘿卜越小,直至剩下一個小蘿卜頭,這樣便難控制了,稍不留神,便會劃傷手指。我不幸掛彩,在媽媽的斥罵聲中,我便下陣了。最令人興奮、恐懼的莫過于爸爸殺鯉魚了。我想看又不敢看,不看又好奇,所以,我認為當時的我肯定是:頭偷偷偏向爸爸殺魚的位置,用手捂住眼睛,但卻留下了一條縫隙。當爸爸用剪刀剪開魚肚時,我的臉一定是扭曲的。當爸爸要拉出魚肚子中的內臟時,我又一下轉過頭來,再回眸,已經被處理干凈了,只見爸爸手起刀落,鯉魚便被剁成了幾塊。奶奶已經把腌制的扁豆、面糊等準備好了,就等待明天的到來了。
冬天的被窩總是賴人的,就連做炸貨這樣具有誘惑的事都叫不醒我。直到聞到了第一鍋炸貨的香味,我才迅速穿好衣服,臉也不洗,牙也不刷,頭也不梳,拖著拖鞋就跑到廚房,品嘗這第一鍋美味。第一鍋永遠是炸藕,也永遠是最美味的。用兩個手指輕輕夾起一塊炸藕,迫不及待地將它送入口中,用牙齒將酥脆的`面皮撕開,里面冒出了騰騰熱氣,再咬一口,酥脆的面皮,松軟的面糊,爽脆的藕片,混在嘴里,在舌
尖上打架,這滋味真是妙不可言。每年,炸紅蘿卜丸子是我必點的炸貨,甘甜可口的紅蘿卜搭配上酥脆的面衣,放在嘴里輕輕嚼著,松軟的面糊似在舌尖跳舞,紅蘿卜特有的清香在嘴中彌漫開來,中和了油的膩味,很是清爽。油炸的東西對胃的刺激也是不小啊,大飽一餐后的我胃開始不舒服,只好放棄了這些美味。
過完了這舒服又不舒服的一天,第二天終于要進行最重要的準備了:貼春聯、掛燈籠。我總是爸爸和爺爺的好幫手。在爺爺掛燈籠時,我會給他遞扳手、關電閘。開電閘;在爸爸貼春聯的時,我會給他遞粘好漿糊的春聯、專門平整春聯的掃帚。經過了這幾天的準備,終于可以正式過年啦!
過年的餃子需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包好,以便明早一起來就可以下鍋煮餃子。每次包餃子總會趕上春晚,但我卻自告奮勇去搟餃子皮,卻總會因看春晚而耽誤了干活,所以每次我都會被媽媽趕去看春晚。看春晚可舒服極了,學著爸爸的樣子,泡一大杯茶,抓一把在、瓜子,坐在電視機前,時不時地和爸爸討論一下節目的好壞,愜意啊!我每次都信誓旦旦地說要熬到春晚結束,可總是不到十一點鐘便睡下了。
早上三四點鐘,媽媽便會叫我起床,我半瞇著眼穿上了新衣服,再在媽媽的催促下洗臉、刷牙,這精神才能清醒過來,這事,我便去“禍害”弟弟妹妹了。我會先捏住他們的鼻子,再高聲喊道“起床啦!”,這招百試百靈,他倆一下便醒了。我們家有條不成文的規矩:過年起床后不到時辰不得大聲說話。我直到現在也沒搞懂這是為什么,可能是怕擾到神明吧。吉時到了,便開始放鞭炮,我總會早早地捂好耳朵,透過玻璃窗看爸爸點鞭炮。一陣“噼里啪啦”后,又迎來了一陣“噼里啪啦”,為什么?因為全村都在放鞭炮呀,這一個個小鞭炮們,你方唱罷我登場,好不熱鬧!
放完鞭炮后,餃子在鍋里沸騰了,媽媽把它們組成一個個“小隊”,放在名為“盤子”的操場里。白胖胖的小餃子肚子里的料可不少:白菜、韭菜、豬肉。羊肉、紅糖。熱氣騰騰的更惹人喜愛。沾上泡臘八蒜的醋,酸中帶辣,辣中帶香,總會使人胃口大開,小餃子們都沒有“幸免于難”。
春節的習俗我的老家就是這樣了,我就這樣過了十多年也不覺得厭煩,因為這其中的滋味只有我才能品味得到。
高一春節的作文 篇6
春節的文明 春節到了,家家戶戶都在燃放著喜慶的煙火。 按照中國的習俗,除夕時,大家都會在自家門前放鞭炮。
那天早上,我剛起床就已經聽到了零星的爆竹聲,到了晚上,煙花爆竹聲更是此起彼伏。當我仰望天空,眼前盡是五顏六色的禮花,它們在一聲聲緩慢而響亮的爆竹聲中綻放出一朵朵彩色的花,照亮了城市的夜空。這些煙花也算是除夕夜的一大景點吧! 遠處,一個煙花熄滅了,它的最后一朵“花”迸發出來的火花在空中漸漸消失。接著,在它的周圍出現了一團團灰黑色的濃煙。 有時,我的周圍盡是這種濃煙,我就被嗆得流下眼淚。還止不住的咳嗽,難受極了。 這些烏云還不算最糟,最可惡的是地上的垃圾,那些人們在盡情地狂歡之后,卻頭也不回地走進了家門,讓那些煙火的包裝盒像個被遺棄的嬰兒一樣,孤單地留在冰冷的地上。 到了午夜,我們又來到家門口,點燃了為迎接新年而準備的鞭炮。
在這噼里啪啦的鞭炮聲中,大家送走了舊的一年,迎來了盼望已久的新年。每個人都在歡笑,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大吉大利,擁有更加幸福、美滿的生活。 凌晨,是一個熱鬧的時刻,也是一個喜慶的時刻。這時候,滿城都是爆竹聲,而在這一切都結束后,剛剛還在興高采烈地跳舞的鞭炮碎片隨著人們的離去也安靜下來,于是,滿地都是這些凌亂的紅紙片。 它們就這么呆呆地坐在地上,沒有人理會它們,也沒有人把它們送回家——垃圾箱。 第二天早晨,下起了20xx年第一場春雨,雨水落在地上,于昨日留下的紅色紙片混在一起,它們被雨水沖擊成黃色的泥漿。當人們去走親訪友的時候,踩在泥漿上。 于是,地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黃色腳印,他們成了清潔工叔叔的負擔。 看,就因為人們這些不文明的行為,這些垃圾從去年,艱難地走進了今年......
后記: 朋友們,當我們看見滿地的垃圾,看見骯臟的大地,你會想什么;當我們看見滿地的垃圾,就請彎彎腰,把垃圾撿起來。亂扔垃圾,對地上的垃圾置之不理,這些行為將會使我們人類自己,這美好的世界,甚至垃圾成為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