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師德樹新風爭做四有好老師征文匯編4篇
【篇1】嚴師德樹新風爭做四有好老師征文
中華民族是重視德育和志趣高尚的民族。“立德”為我國古代所謂“三不朽”之一,《左傳》載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意思是,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立德有德、實現(xiàn)道德理想,其次是事業(yè)追求、建功立業(yè),再次是有知識有思想、著書立說。這三者是人生不朽的表現(xiàn)。把“立德”擺在第一位,是因為萬事從做人開始。“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管子》中的這段話說明我們的先賢已充分認識到培養(yǎng)人才是長遠之計。“立德樹人”也幾乎是我國歷代教育共同遵循的理念。
我們要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這是教育必須回答的問題,而“立德樹人”恰恰做出了最為誠懇的回答。我們培養(yǎng)的不是只會考試的做題機器,疲憊不堪的分數(shù)奴隸,疲于奔命的就業(yè)機器,而是有著健全道德的人。立人先立德,這是從古至今不變的命題。古人說,“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而“立德”之所以被擺在首要位置,就是因為無論什么時候,道德永遠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我們難以想象,如果教育培養(yǎng)出來的人沒有道德,那會是什么樣的場景?做教育的都知道這樣一句話,高分低能是次品,體質(zhì)不好是廢品,品德不良是危險品。所以,立人先立德,人的培養(yǎng),必須堅持德育為先。
但,立德樹人并非一句空話、大話、套話,也不僅僅只是德育老師的事,它是所有教師共同肩負的重要使命。教育,從來就不應該窄化為“教知識”、“教文化”、“教技能”,它包含著更為重大、深遠的使命。正如梁啟超先生所說:“教育就是教人學做人,學做現(xiàn)代的人。”
可是,我們需要捫心自問,我們是否達到了這一目的?面對厭學睡覺的學生,面對畢業(yè)撕書的學生,更有甚者,面對那些曾經(jīng)的學生、現(xiàn)在的成人種種自私冷漠的行為,他們是否就是我們理想中的“現(xiàn)代的人”?
立德,必須從現(xiàn)在開始。我們深知,試卷會漸漸發(fā)黃,成績可以通過練習來獲得,但道德——這種特別而美好的東西,卻必須經(jīng)歷長時間的熏陶和培養(yǎng)才能擁有。
美麗中國,需要的不是高分數(shù)機器,而是有道德的現(xiàn)代的人。
【篇2】嚴師德樹新風爭做四有好老師征文
斯大林曾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要成為學生的靈魂工程師,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愛為師德之本,無愛則無教育。2024中國最美鄉(xiāng)村教師董立芹說過讓每一位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愛與關(guān)心,讓每一位學生都感受到學生是老師心目中的驕傲。另一位老師賀紅蓮則認為要把愛學生當作教師生涯的起點,把關(guān)心學生作為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必修課。
“教師的愛是春風,能融化孩子心頭的寒冰;似火種,能燃亮失望者對人生的向往之光;似甘露,能滋潤青少年那嫩嫩心田。”當初,正是帶著這種憧憬,我走上了三尺講臺,到現(xiàn)在,十年過去了,我從一個青澀靦腆的大學生蛻變?yōu)槌墒熳孕诺慕處煟ㄒ徊蛔兊氖俏乙恢闭J為要用愛與真誠去對待學生。
小文曾是我班的一名學生,其他同學背地里都叫她“女鬼”。由于她的父母常年在外地工作,她沉迷于上網(wǎng),看動漫,聽歌,不愿與人交流,沒有朋友,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小學的時候就被診斷患有自閉癥。她父母都很著急。
我找她談過幾次話,但通常她都是沉默以對,沒什么效果。我明白疏導和教育這樣的學生,需要時間循序漸進,為此,我制定了專門的教育計劃,第一步可以做的是設(shè)法讓她信任我,與我交流溝通。我先從她喜歡的動漫著手和她聊天,她開始覺得很奇怪,但很快我們就打開話題,她侃侃而談對動漫人物和cosplay的看法,多次談話以后她逐漸和我成為朋友,愿意聽我說的一些話了。第二步,找出她的優(yōu)點并及時給予表揚和激勵。而她,的最大優(yōu)點就是字寫得特別好。我在課堂上不時的表揚她的字寫得好,號召班上的同學向她學習,還推薦她參加年級的英語書寫比賽,她還獲得了一等獎。自此,她開始有了信心,上課專心了,作業(yè)也按時交了。我又利用課余時間給她補習,她逐漸喜歡上英語,常常背單詞背書到凌晨,在我的幫助下,小文的英語成績從開學時候的3、40分進步到80多分。后來我以此為突破口,鼓勵她學好其他的科目。她進步很快,期末考試總分排名在班上進步了十幾名。后來她的媽媽打電話給我,說暑假時候帶她去廣州進行心理治療,她畫了一幅畫,里面有一個天使牽著她,她對心理治療師說那是她的英語老師。治療師診斷的結(jié)果是她的自閉癥狀開始好轉(zhuǎn)。她媽媽哭著感謝我。
接到這個電話,我既驚訝又高興,我不是天使,但我希望像天使一樣播撒愛與希望,看到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看到每一個學生的成長,都讓我倍感欣慰。每年教師節(jié),收到學生一張張卡片,一條條短信,一聲聲的祝福,都讓我無悔于教師這個職業(yè)的選擇。
有人說教書是一場苦戀,費心愛的那一群人,總會離你而去;教書是一場單戀,學生虐我千百遍,我待學生如初戀;而我要說的是親愛的同學們,你若不離不棄,我便生死相依。
【篇3】嚴師德樹新風爭做四有好老師征文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習總書記的講話深深地震撼著我的心靈。一個國家的繁榮、民族的振興需要的是積極向上、團結(jié)奮進、有先進的科學知識、有強烈愛國心和奉獻精神的青年人。培養(yǎng)青年一代需要社會、家庭和學校團體的力量,而學校教育在其中起著不可小覷的作用。所以作為當代人民教師隊伍中的一員,我感到了自己莫大的壓力和無限的動力。
正像習總書記所講的那樣,一名合格的教師必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的知識、有仁愛之心”。通過學習,我越來越感覺到一名教師的職業(yè)責任感。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不斷的反思并及時更正自己的不足。
正人先正心,我以為做老師必須有一顆“仁愛之心”。從自身做起不斷地審視自己工作目標是否正確;和身邊人比存在多大的差距;自己的努力方向和目標是什么。通過學習習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教育部關(guān)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shè)的意見》、《教育部關(guān)于嚴禁教師違規(guī)收受禮品禮金等六條禁令》和相關(guān)文件。我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和目標,決心踐行師德先進人物的事跡,向先進學習,向模范學習。不斷的提升自己的修養(yǎng),踏踏實實做人,實實在在做事。并從以下幾方面考核自己思想:
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yè),增強教書育人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努力培育自己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和積極健康的進取精神,著力培養(yǎng)愛崗敬業(yè)、甘為人梯的風范。努力做到為祖國的繁榮昌盛和快速發(fā)展盡忠心;關(guān)心體貼學生的生活與學習,時刻站在學生發(fā)展的角度,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獻愛心;工作中找到每一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具匠心。我始終堅信親其師、信其道,蹲下身子與學生交朋友,讓學生感覺到親切;謙虛、平和、大度,時刻保持謙虛的心態(tài)接納身邊每一個人,不斷地向身邊的同事學習;不追名逐利、不計個人得失志存高遠不斷的進修,時刻讓自己擁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學方法,為祖國培養(yǎng)時代新人獻真心;不斷提高政治素養(yǎng)和師德修養(yǎng),不斷強化愛與責任的核心。
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是我努力的方向;前進的目標。我將用勤奮+恒心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這將成為我矢志不渝的目標。
【篇4】嚴師德樹新風爭做四有好老師征文
2000年9月1日,是我入學的第一天,三尺講臺,一支粉筆是我對教師這個職業(yè)的第一印象。小時候,我眼中的老師,有威嚴,受尊敬;長大以后,我眼中的老師,知識淵博,與人為善,是學生人生的啟蒙者和塑造者,偉大而又神圣。不知何時起,成為一名教師的種子在我的心里生根發(fā)芽,我也想成為一名那樣的老師。研究生時期,我便成為了一名準教師,我們關(guān)注更多的是如何設(shè)計一堂優(yōu)質(zhì)課,如何上好一堂課。到實習期間,我才與學生有了更多的接觸。從他們身上我感受到的陽光樂觀,和對新鮮的事物的渴望,使我很快融入其中。40天的實習一晃而過,和那么一群天真無邪的孩子共同進步很開心,我也非常期待成為一名真正的教師。我永遠忘不了畢業(yè)典禮那天,上千名準教師面對五星紅旗,高聲宣誓的場景,我突然理解一個教師的責任和使命:學為人師,以愛為念,以德為先,以仁為范。
20xx年9月,帶著對教育事業(yè)的熱忱,回到了這片養(yǎng)育我的土地,在這里我從一名學生轉(zhuǎn)變成一名教師,希望我能夠為人師表,勿忘初心。當我真正踏入校門時,才發(fā)現(xiàn)任重而道遠。
第一年入職,我便帶了兩個初三班級的英語課。備課,上課,批改作業(yè),輔導學生,管理學生,一切都要從新開始,每天忙忙碌碌。記得有一次交通執(zhí)勤,不小心韌帶拉傷。但我還是堅持著回到了校園。站在講臺的那一刻起,我忘記了疼痛,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中。那段時間雖然很辛苦,但從未想過放棄。作為一名老師,責任大于天,我們要為每一節(jié)課負責,為每一位學生負責。
2024年寒假,受疫情的影響,我們只能被迫在家上網(wǎng)課。網(wǎng)課期間遇到了各種問題,在督促學生交作業(yè)的時候,有的同學在小群里發(fā)表不滿的評論,有個學生甚至把我的釘釘拉黑拒收我的消息。我感到垂頭喪氣。不過,想起有位學者這樣說過:“教育不是把籃子裝滿,而是把燈點亮。”學生是處于發(fā)展中的人,可能他們現(xiàn)在不明白,總有一天他們會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現(xiàn)在我們能做的就是多與學生家長溝通,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我始終相信,有付出就有回報,我們付出了愛就會收獲愛。師生之間不只是知識的交流,更是心與心的溝通。班上有學生生日,我會給他帶一塊小蛋糕,聽到有學生咳嗽,我會遞過去一杯熱水,學生病假返校后,我會關(guān)切地問候一聲......可能這些看似不起眼的舉動,架起了師生之間愛的橋梁。愛一定是相互的,當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guān)愛的時候,他一定是愛老師的。教育的基礎(chǔ)是愛,一個沒有愛的老師不可能培育出有愛的學生。
經(jīng)歷了一年的磕磕絆絆,臨近畢業(yè),免不了一場分離。初三的最后一節(jié)英語課上完,我跟同學們合了影,這是我職業(yè)生涯第一屆學生,雖然短暫,只有一年,但意義深遠。看到照片里課代表眼淚汪汪,我也有些許不舍。中考結(jié)束后,有很多的學生英語考的不錯,聯(lián)系我表示感謝。一年時間不長,但足以使師生之間的情誼很深。從線下授課到線上直播再到ab班分班上課。在此期間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更堅定了我的信念:教育是一門藝術(shù),需要為人師表的責任心,孜孜不倦的耐心,和對學生的關(guān)心,對教育的信心。我會不忘初心,承載著他們不斷前行,為教育事業(yè)增磚添瓦,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者:王佳,畢業(yè)于東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20xx年9月正式參加工作。任初三英語教師。在工作中,她虛心求教、自我反思、鉆研教材,展現(xiàn)出了一個青年教師的素質(zhì)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