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詩詞匯編3篇
第1篇: 中秋節的詩詞
中秋節來源 中秋節詩詞 月餅別名
查看全部詩詞知識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古時候稱春節為元旦)。
中秋節與元宵節和端午節并稱為我國三大傳統佳節,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
根據我國的歷法,農歷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節”。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征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于“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于明代。《西湖游覽志余》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中秋晚上,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有烙“團圓”的習俗,即烙一種象征團圓、類似月餅的小餅子,餅內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團圓。
中秋節時,云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閑秦再思《洛中記聞》說,唐僖宗在中秋節日吃月餅,味道極美,他聽到新科進士的曲江設開喜宴,便命御廚房用紅綾包裹月餅賞賜給新科進士們。這是我們能夠看到的最早的關于月餅的記載。到了宋代,月餅有"荷葉"、"金花"、"芙蓉"等等雅稱,其制作方法更加清致。詩人蘇東坡有詩稱贊說,"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酥是油酥,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宋以后,制作月餅不僅講究味道,而且在餅面上設計了各種各樣與月宮傳說有關的圖案。餅面上的圖案,起初大概是先畫在紙上然后粘貼在餅面上,后業干脆用面模壓制在月餅之上。
滿月形的月餅也跟十五的圓月一樣象征著大團圓,人們把它當作節日食品,用它祭月,用它贈送親友。這無疑是漢民族的一種民族心理的反映;浙江溫州一帶稱這種月餅為"三錦餅",按當地方言的諧音就是"殺緊"。傳說,元朝初年,元蒙統治者懼怕民眾起來反抗,采取每十家派一名兵監視,十家只許用一把菜刀的高壓政策,人民忍無可忍。軍師劉伯溫獻策中秋互贈月餅,乘八月十五中秋節互贈月餅之機,在月餅里放一個蠟丸,蠟丸中裹著紙,紙上寫有“中秋之夜揭竿殺韃子”誓言,餅底還貼一張紙做暗示,以此互相號召反蒙復國。以前的三錦餅是用油酥芝麻白糖米粉制成,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餅內無需夾紙條,中嵌肉與糖,食餅如嚼月
第2篇: 中秋節的詩詞
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四大傳統節日。“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據史籍記載,古代帝王祭月的節期為農歷八月十五,時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又因為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八月節”、“八月會”、“中秋節”;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習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女兒節”。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中秋節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關于中秋節的起源,大致有三種:起源于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遺俗. ?? ???????? 詩詞名句網在中秋來臨之際特收集一些關于中秋的詩詞名句供詩友賞析,有些詩句不一定完全寫中秋,但一定含有月亮,如果沒有出現月亮,那一定與月亮有關!呵呵! ?? ?1、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山月》) ?? ?2、可憐關夜嬋娟影,正對五候殘酒卮。?(齊已.《中秋月》) ?? ?3、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蘇軾.《中秋月》) ?? ?4、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王昌齡.《同從弟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 ?? ?5、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 ?6、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李白.《月下獨酌》) ?? ?7、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 ?8、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劉方平.《月夜》) ?? ?9、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 ?10、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 ?11、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 ?1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李賀.《馬詩·大漠沙如雪》) ?? ?13、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隱.《嫦娥》) ?? ?14、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李商隱.《霜月》) ?? ?15、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懷》) ?? ?16、何人為校清涼力, 欲減初圓及午時。?(陸龜蒙.《中秋待月》) ?? ?17、山中夜來月, 到曉不曾看。?(元好問.《倪莊中秋》) ?? ?18、絕景良時難再并,他年此日應惆悵。?(李商隱.《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 ?19、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晏殊.《中秋月》) ?? ?20、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 ?21、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 ?22、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蘇軾.《中秋見月和子由》) ?? ?23、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米芾.《中秋登樓望月》) ?? ?24、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古詩十九首.《明月何皎皎》) ?? ?25、若得長圓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別。?(辛棄疾.《滿江紅·中秋寄遠》) ?? ?26、明月幾時有?把酒問清天。?(蘇軾.《水調歌頭》) ?? ?27、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李白.《古朗月行》)
第3篇: 中秋節的詩詞
漢魏詩
1、古詩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
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歷歷。
白露沾野草,時節忽復易。
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
昔我同門友,高舉振六翮。
不念攜手好,棄我如遺跡。
南箕北有斗,牽牛不負軛。
良無盤石固,虛名復何益?
2、古詩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
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
客行雖云樂,不如早旋歸。
出戶獨彷徨,愁思當告誰!
引領還入房,淚下沾裳衣。
3、怨歌行
新裂齊紈素,鮮潔如霜雪。
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
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
常恐秋節至,涼飚奪炎熱。
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
唐詩
1.李白、關山月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2.李白、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3.李白、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4.劉方平、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5.李商隱、嫦娥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沈。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現代詩歌
3
人生本來就是一場難演的戲
在眾人圍成的舞臺上
沒有燈火沒有音樂
只有用我嘹亮的聲音
唱那首忘了名字的歌
那又怎么樣呢
歲月還將繼續
不知到哪一天又要分離
4
月已升至半空
原來湖水也會有潮聲
原來自始至終永恒不變的
只是月圓月缺
蒼白的林中
秋菊綻放
月下
你我含淚揮別
1992年10月9日
外國詩歌
1.威尼斯船歌
〔英〕穆爾屋○尚家驤譯
當晚風吹過那彼亞采塔的時候,
啊,妮娜,你可知道,有誰在此等候?
雖然你戴上面罩輕紗,我也能分辨,
你知道我的心中愛情如火燃燒。
我披上船夫的偽裝在此等候,
我戰栗地告訴你、“小船已準備好了。”
啊,來吧!趁烏云還遮掩著明月,
快來吧!讓我們趁此月夜飛奔他鄉!
2.皓月
〔法〕魏爾倫○葛雷譯
皓月閃爍在樹林,
枝干上樹葉下
發出一種聲音
啊,心上的人。
池塘像深邃的明鏡,
倒映著黑色的柳影,
風在柳梢啜泣嚶嚶……
夢幻吧,是時候了。
遼闊,溫馨的寧靜
似乎走下
星光閃爍的蒼穹
這正是美滿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