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初中哲理作文集合8篇
關于初中哲理作文集合8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中哲理作文8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哲理作文 篇1
別人的錯
少林寺里,一個小和尚常被師兄弟欺負。一次,他與師兄弟們大鬧了一場,被師父趕出少林寺。
小和尚無法理解師兄弟們為什么老是欺負他,更無法理解師父為什么總是偏袒師兄弟。離開少林寺后,他萬念俱灰,什么事也不想做,成天在野外游蕩,就這樣過了整整一年。
一天,小和尚來到一條小河邊,一位仙風道骨的老者正坐在河邊的枯草堆上發呆。
小和尚走過去問:“您為什么坐在這里?”
老者說:“我無法過河。”
小和尚說:“這條河不深,應該很容易過去啊!”
老者說:“河雖然不深,但是水里的石頭做錯事情了。”
小和尚不解地問:“石頭也會做事?它們做錯了什么事情?”
老者說:“石頭上長滿青苔,我一踩上去就會滑倒,所以我過不了河!它們不應該長出那么多青苔的!”
小和尚走到水邊看了看,那些石頭果然如老者所說,青青的,非常滑,人根本就無法從上面走。他看了看老者身旁的枯草,說:“老人家何必怪石頭做錯了事?只要我們在腳板上捆一些枯草,踩在石頭上就不會滑了!”
老者聞言大悅,連忙與小和尚一起拔了許多枯草捆在腳板上。在小和尚的攙扶下,兩人輕松過了河。
老者輕嘆了一口氣說:“我已經在這里坐了三個時辰。我一直怨恨那些石頭做錯了事,讓我過不了河,看來我這種只是責怪石頭,自己卻不想辦法過河的做法,本身就是一種錯誤啊!”
小和尚聽后,若有所思。從那以后,他打開了心結,調整心態,致力于練武修學。幾十年后,他開創了名垂千古的武當派。那個小和尚就是武當派創始人張三豐。
初中哲理作文 篇2
小時候,我常常望著藍天,不時有鳥兒掠過,不禁油然而生一種幻想:我,是否也能有一雙翅膀,載我去飛翔?
幼稚的我去屋里拿了兩把蒲扇,使勁地拍了拍,卻怎么也飛不起來。
這時,爸爸媽媽過來了,撫摸著我的頭,說“傻孩子,你又不是鳥兒,怎么會飛呢?”
那時的我不懂事,氣沖沖地把扇子扔在了地上,跑進屋里哭去了。
稍大了一點兒,我知道,只有鳥才會飛。人是飛不起來的。
可是,我仍然有一種強烈的念頭:我要飛!我要飛!
擁有一雙翅膀,成了我的一個夢想。
現在,對于我那幼稚的想法,是很可笑的。但是,人們,你們一定沒有想到,我的夢想實現了......
結實的,能夠翱翔天空的翅膀,我的確沒有,可是,我的背上,卻不知不覺生出了一雙隱形的,能夠讓我在心靈間穿梭的翅膀。
心靈的翅膀是我愉悅,也使我悲傷,有時它讓我陷入無盡的幻想。
美麗的翅膀啊!你會不會從我背上消失?
美麗的翅膀啊!你慰藉了一顆孤獨的心。
美麗的翅膀啊!你在雨天撐起了一把傘。
美麗的翅膀啊!你在我空虛時給了我充實。
美麗的翅膀啊!你讓我感受到人生的意義。
美麗的翅膀啊!你讓我不會再用一顆浮躁的心去面對生活,而讓我寬慰,大度,深沉。
以后,我還會好好地,好好地保護它,因為得到了又失去,是最大的痛苦。
插上它吧——翅膀!
初中哲理作文 篇3
覺得為時已晚的時候,恰恰是希望閃現。
——題記
愛是什么?愛是百媚千紅的一抹綠意,是繁華三千的一絲清涼,是滄海桑田的一陣平靜。
這世上有一種愛,愛得深沉,愛得無私,那就是父母的愛。
當屏幕上的一橫老師講述著一個個感人肺腑的故事時,一千多人的心都被牽動著,一千多人的眼睛都浸滿了淚水。
當我聽到,一位母親為了她那嚴重燒傷的女兒,想用自己大腿上的皮來換女兒的臉。當醫生給她兩個選擇:一是打x,二是不打x時。她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后者。
當醫生用那冰涼而又鋒利的刀,小心地割著她的肌膚時,她只是咬著牙,沒有一聲的喊叫和抱怨。她在這種疼痛下,多次昏死過去,可是又還是一次次堅強地醒來,最終還是堅持到了手術結束。
這個手術長達五個多小時,她卻能不打x。這就是母愛的力量。
愛是什么?愛是一彎明月,從古至今訴說著地老天荒;愛也是一把利刃,刀口上不知道有沒有明天。
我們是幸福的,也是幸運的。汶川大地震帶走了多少人的生命,有多少人一夜之間流離失所?有多少人一夜之間傾家蕩產?又有多少人一夜之間失去了至親的父母?
失去后,有多少孩子才體會到父母是多么重要,可是現在他們已經離開了。縱是不舍,又能如何?
愛是什么?愛是飄蕩在滄海桑田里的一葉輕舟,是封存于歲月里的一壺窖釀,是行走在沙漠上的一樹菩提。
每個夢,都曾背負過枷鎖;每段青春,都蘊含過苦澀。年幼無知的我們也許還在與父母對抗,與他們抗爭。
可是許多人都在這一刻醒悟了。醒悟如同蝶的蛻變,花的開合,夢的醒轉。
也許我們有過任性,有過叛逆。但現在就把它交還給流年。讓它帶走那一段叛逆的時光。
從薄暮晨曉,走到黃昏月夜;從青蔥少年,走到人生遲暮,需要很多勇氣與決心。
而今天就是我們付出勇氣的一天,我們必須為我們以前的種種過錯畫上一個句號。我們要付出真心,去填補父母那早已千瘡百孔的心。
青春不可重來,生命無法承諾。不要讓生活充滿遺憾。
學會感恩,也許重拾了一份溫暖,也許新添了一份感動,也許又感悟了一份哲理。
初中哲理作文 篇4
老爸是個平凡的人,沒有腰纏萬貫,也不英俊瀟灑,在人群里很不顯眼,但是他用默默的行動教會了我如何過上快樂幸福的生活。
話說那天,老爸去橫山橋買菜,回來時,自行車上還帶了一個大箱子。老爸吃力地把它搬了下來。“老爸飛來橫財了。”弟弟這么一吆喝,全家都出動了。老爸氣喘吁吁地說:“路上撿的。”我上前一看,只見一只棕色的紙箱子,已經被摔裂了,里面露出一摞摞嶄新的書,好像是關于工廠科技創造的一類書,里面還有一個水泵,看起來價值不菲。我再看箱子上寫著“威邦物流”,還有一張標簽,上面寫著一串號碼。弟弟眼疾手快,直嚷嚷:“這整整有兩百本書呢,可重了。”“把它賣了,管賣好的錢。”奶奶提議。“不行,咱這一賣,就賣那么點錢,人家不知要損失多少呢。”爸爸立即反駁,奶奶不高興地看了爸爸一眼,轉身進屋做飯了。
“可兒,給我看看怎么聯系物流公司。”我走了過去,“88401……”后面有些模糊不清。“只能先打著試試看了。”“請問是威邦物流嗎?”電話那頭不耐煩地掛了。連續幾個電話都如此,我好心地勸老爸算了,老爸無奈地說:“再試試吧,失主肯定很著急。”老爸又撥了一組號碼,電話那邊終于是威邦物流了,老爸將事情的前因后果告訴了工作人員。半小時后,失主的電話打了過來,“太感謝了,能把東西給我送到車站嗎?”“沒問題。”老爸放下手機,長長地呼出了一口氣。他忙得連中飯都沒來得及吃,又把那個壞掉的箱子換上了家里的好箱子,他又搬著東西推著自行車到了車站。老爸回來時,緊皺的眉頭舒展開了,他匆匆扒了幾口已經涼了的飯菜,便倒在床上睡著了。
事后,我跟老爸溝通了一番。“老爸,花了那么多精力只給了包煙,你覺得虧嗎?”“這個世界沒有那么多的錢給你撿,沒有那么多的壞蛋讓你抓,咱只要把咱能做的事做好就夠了。”沒有華麗的語言,但老爸用行動告訴了我一條幸福的哲理——幫助他人,快樂自己。
初中哲理作文 篇5
有一位農夫,經營著一家農場,每年年終歲末,農夫都會對有貢獻的驢進行獎賞,表現最好的驢每天可以吃到15個玉米棒子。但隨著農場規模的逐步擴大,數十頭驢在農場勞作,一下子還真難說清楚誰表現好、誰表現差。究竟該獎勵誰?農夫越來越犯難了。
于是他帶著疑問去詢問村長。村長曾在南方的工廠打過工,見過點世面,他告訴農夫說:“這么多驢,要想評定哪個好哪個差,需要引入驢效評價體系。”農夫一聽馬上來了精神,問道:“那究竟要怎樣做呢?”“其實很簡單,你讓這些驢都相互打打分評議一下,然后再根據你的判斷,結果自然就出來了。”村長得意地說。
農夫聽了,如獲至寶,馬上回到農場把眾驢發動起來相互打分。面對農場歷史上的第一次相互打分,好多驢都覺得既新鮮又忐忑不安,因為這畢竟關系著自己下一年的口糧啊。負責拉車的十幾頭驢中有兩頭是從外邊的農場跳槽過來的,有過打分的經驗,于是悄悄地互相通氣:大家彼此都打分高一些,多說好話:負責犁地的十幾頭驢活是沒少干,很辛苦,但好像脾氣都不大好,經常尥蹶子,一頭犁地最多的五歲驢還曾踢過農夫;負責拉磨的幾頭驢平時默默無聞,和其他驢來往很少,關系說不上好,也很難找到毛病;其他驢只能憑印象給他們打了分;農夫的坐騎“果老驢”任務很單一,就是載著老板出行,但由于直接服務老板的原因,平時眾驢都很敬畏他。
經統計,打分結果出來了,“果老驢”分數最高,兩頭跳槽過來的拉車驢次之,再次是眾拉磨驢,排在后面的是眾犁地驢。農夫當即宣布了獎罰決定:排在前面的“果老驢”、“跳槽驢”,每天的玉米棒子增加到15個:排在最后面的幾頭犁地驢被減了數量不等的玉米棒子,五歲驢被減得最多,竟有5個;排在中間的不增不減。
聽到這樣的結果,五歲驢等犁地的驢不干了,找到農夫理論:“為什么我們一年犁地風里來雨里去的,干的活最多,可結果卻是這樣?”農夫回答道:“我也知道你們辛苦,但這個結果是大家評出來的,我也不好輕易改啊,畢竟‘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我只能尊重大家的意見。”聽了這話,眾犁地驢怒火中燒,尥著蹶子,踢開了圍欄,離開了農場。
“果老驢”得到獎賞非常高興,載著農夫更加趾高氣揚了:“跳槽驢”等拉車驢暗自竊喜:拉磨驢倒還平靜,畢竟玉米棒子沒增沒減。
由于絕大多數的犁地驢都逃離了農場,沒辦法,農夫只好把得分高的“跳槽驢”等部分拉車驢調整去犁地。他們很不情愿地聽從了農夫的安排。
事情似乎得到了解決,再也沒有驢尥蹶子了,也沒有了拉車驢的竊竊私語,拉磨驢一如既往邁著緩慢的步子默默拉磨。但很快,農夫就發現地犁得深淺不一,大不如前了。農夫陷入了沉思,難道村長介紹的互相評價的辦法錯了嗎?
初中哲理作文 篇6
你攀過巖嗎?我覺得,很多人可能害怕攀巖,我曾經也一樣,不過這次,我終于戰勝了自己,攀到了最高峰。7月13日,我和媽媽一起來到了花園城玩“異博攀巖”。一路上,我和媽媽一直都在聊攀巖這件事,媽媽問我:“兒子,你攀巖怕不怕啊?”“不怕,”我鏗鏘有力的說,“因為我是男子漢。”我們邊走邊聊,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就到達了目的地。我站在巖壁底下抬頭望,巖壁好高啊,我問了問工作人員,他說這巖壁足足有十七米高,這時,我有些膽戰心驚了,大部分原因是我一年級時去爬過一次,才爬到巖壁的三分之一我就害怕地下來了,所以這次攀巖我多少都會有些“心理陰影”。巖壁有三個級別,第一個級別的巖壁是綠色的,比較適合初學者去爬,第二個和第三個級別的是橙色的巖壁,都比較適合一些大人和一些挑戰極限運動的人。綠色巖壁上有兩個大約二十度的角,就等于有兩個關卡。巖壁上還有許許多多凹凹凸凸的“攀爬點”,有貝殼型的、手掌型的、海螺型的等等,它們都形態不一,顏色各異。我肯定是選擇比較簡單的綠色巖壁來攀啦。這時,媽媽以幫我交完費,我就在一旁等候,我看見一個比我小很多的小女孩正在努力的往上爬,不一會兒,她就爬到了頂峰。我想:我為什么就不行呢?
于是,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心想:拼了。
我走上前去,一個工作人員幫我系好安全帶后,對我說:“不用怕,不要看下面,這非常安全,不要以為你下來的時候就能把我吊起來,兩個你都吊不動我。”這讓我放松了些。準備攀巖了,我開始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向上爬,這是我邁向勇敢的第一步。爬了一會兒,我覺得還挺好玩,于是,我加快了步伐。工作人員不停地喊:“不要著急,上左腳,上右手,抓住那個紅色的,踩住那個藍色的…。。”攀巖也是要講節奏的,如果上了左手,右腳就要登上去,上了右手,左腳就要抬上去……還有,腳踏上去時,就不能用腳尖踩住“攀爬點”,要用腳的側面來踩。我不停的在反復做這些動作。我努力的向上爬,爬到一半時,向下看了一下,哇,好高啊,我有點害怕了。我猶豫了一下,覺得那么多人看著我,我不能害怕,要不,多沒面子啊,而且,媽媽還在地下給我加油鼓勵,我不能讓她失望啊,不想了,繼續吧。
我爬呀爬,還有五米、三米、一米、“yes”,只聽見喜悅的歡呼聲從我口中“躍”出,終于登上頂峰了,我一手抓住巖壁,一手抓住頂峰鈴鐺的繩子,使勁的.搖了搖,鈴鐺發出清脆悅耳的“叮鈴”聲,好像也在給我祝賀。這時,我看了看身后的風景,感覺無憂無慮,非常輕松。“他真棒啊,太厲害了……”這聲音引起了我的注意,原來觀眾們都異口同聲地發出了贊嘆聲,我感到非常自豪……之后,我懶洋洋地坐在安全裝置上,工作人員就把我放了下來,我下來時,還得意地跟大家招手。回去的路上,我的四肢酸痛,但即使是這樣,我也覺得很值得,因為這次攀巖告訴了我一個人生的哲理,一生中,會遇到很多的挫折和困難,但你都不要把它們放在眼里,只要你堅持努力,你就會成為最終的勝利者!
初中哲理作文 篇7
山和水歷來都是文人墨客吟誦的對象。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描寫的就是山與水的至高境界。
水有水的靈動,山有山的厚重。
山和水有著各自的特點,又要相互映襯,緊緊地聯系在一起。
中國的山水畫便強調了山與水的交融。
潑墨揮毫,渲染出一座座敦厚的大山,山崖間一道瀑布傾瀉而下,山腳下流淌的正是那靈動的清泉。
沒有了水的靈動,大山會顯得呆板;缺少了山的沉穩,流水會變得很隨意。
山和水是一體,構成的便是一幅出色的山水畫。
水的靈動和山的厚重不僅是構成水墨山水畫的重要部分,也是塑造人生至高境界的重點所在。
水的靈動給人以聰慧,靈動的水充滿了機智,閃爍著智慧的波光,山的沉穩給人以敦厚,厚實的大山包含了堅定、沉著和細致。
而這聰慧和沉穩正是人生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人們總是希望自己的人生趨于完美,總渴望所辦的事能夠取得成功,那么這些愿望的實現就少不了山與水的融合了。
靈動的水告訴人們,要充滿激情與智慧,要讓智慧的波光閃動。
沉穩的大山也告訴人們,人生需要厚重,做事需要沉著、細致與認真。
當人們把水的靈動與大山的沉穩緊緊聯系在一起,作為人生和辦事的準則,那么,呈現在世人面前的又是一幅出色的山水畫!
古人懂得山水融合的魅力,當詩人們有感而發,盡情抒寫時,他們仍然保持著那份治學的嚴謹。
而今天,當“神舟五號”搭載著中華兒女的夢想飛向藍天時,楊利偉的所做也證明了這些。
在“神舟五號”升空前,技術人員出于安全的考慮,要求楊利偉不要在駕駛倉(艙)中有“太大的動作”。
楊利偉不愧是優秀的航天員,當他在紙上寫完祝福語后將手中的筆輕輕拋向空中,感受了一番“失重”時筆在空中飄浮的趣味。
他的這一舉動立即在地面控制中心引起一片掌聲,一陣會心的笑聲……之后,他又認真投入到工作中。
這便是山與水融合的出色表現,楊利偉的認真和穩重體現了大山般的沉穩,而他機智的舉動為首次飛天增添了樂趣,閃爍的是水靈動的波光!
水的靈動、山的沉穩就是一幅人生的山水畫。
初中哲理作文 篇8
處處設防的蘆花雞
發現了一堆豐盛的食物,雞群撲過去,一個個瘋狂啄食,緊張的連頭都顧不得抬一下。蘆花雞得到一片菜葉,迅速鉆出雞群,向遠處惶惶奔去。雖然并沒有誰來追逐搶奪,它還是低頭撅腚,擺出一副夸張的防御動作,直至跑到僻靜的墻角,才將菜葉吞進肚里。
看到同伴們仍在美餐,蘆花雞又連忙往回跑,剛剛到達,食物已被瓜分凈盡,同伴們愜意地四處散去。
看著蘆花雞失落的神情,雞媽媽心中很不是滋味。蘆花雞是它最疼愛的孩子,每次發現了食物,蘆花雞都最活躍,可就是得到的食物最少,長得也最瘦弱。
雞媽媽將蘆花雞喚到身邊,愛憐地問道:“孩子,每次吃食物時,你總要銜著食物亂跑,這是為什么呢?”
蘆花雞臉色發紅,不好意思地回答:“媽媽,不知怎么回事,我害怕別人和我爭搶。”
雞媽媽不忍心責怪蘆花雞,就說道:“通過我的觀察,其他同伴都在埋頭爭取占有盡可能多的份額,并無意搶奪屬于你的那份。倒是你虛構的假想敵,造成了自己的損失呢。”
蘆花雞的臉更紅了。
常山孺子曰:許多時候,人們并非敗于對手的競爭,而是敗在自己的狹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