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說明文400字聽談爺爺講二十四節氣_說明文
今天我們小記者在報社講堂,聽了談正衡爺爺的江南二十四節氣的講座。 談爺爺告訴我們,二十四節氣是人和自然交流的話語,農民伯伯靠它來種植莊稼。炎黃祖先留下的二十四節氣已經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它最早是周商時期,先人根據太陽月亮在星空的位置發明的,漢代形成推廣的。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一個季節有三個月,一個月有兩個節氣。每個節氣都有一個對應的節氣,春分對秋分,夏至對冬至,每個節氣的名字起得也很有意思,驚蟄就是春雷驚醒了蟄伏的小動物。剛剛過去的節氣是清明,清明之后氣候變暖,雨水增多,萬物生長,是春耕的好季節,播種了希望。詩人杜牧寫的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就是寫的清明。清明節大家都要祭祖,踏青,吃青團、蒿子粑粑等美食。談爺爺告訴我們,現在看到的全身是黑黑的蝌蚪,長大了全是癩蛤蟆。只有立夏之后,在水田里的灰色蝌蚪,長大了才是青蛙。我聽完驚奇極了,原來不是所有的蝌蚪長大都是青蛙,以后我不會傻傻分不清了。 聽了今天的講座,我又學到了很多知識,讓我對節氣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真是受益匪淺!
推薦閱讀:拖把說明文作文400字 拖把五年級說明文400字 一幅圖的聯想說明文300字 我的“產品說明書”四年級說明文300字 受污染的長江四年級說明文300字 含羞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