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傳讀后感作文200字以上
《阿Q正傳》塑造了一個以“精神勝利法”為主要特征的流浪漢阿Q,描畫出從物質到精神都受到嚴重戕害的國人的魂靈。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阿q正傳讀后感,供大家參考!
《阿Q正傳》讀后感[200]
剛剛讀過魯迅先生在故鄉中寫的一段《阿Q正傳》。
文章的主要內容就是說阿Q這個人,欺軟怕硬,每每遇到比自己強的人,就會非常不服氣。遇到不如自己的人,就會欺負他。這篇文章雖然主要描寫的是阿Q,但是這篇文也體現了當年社會產生墮落的中國人,阿Q這個主人公主要代表了當時社會的墮落,體現了當時中國人的庸俗。但是,在這段文章里,最深刻的還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了,文章中,阿Q為了減輕外界帶給自己的壓力與挫折,他只能想盡各種辦法倆逃避現實,用這種方式。阿Q足以安慰自己。
阿q,這一個人,代表了當年整個中國的形象,同時魯迅先生也生動的表達了阿Q這個人的特點。
《阿Q正傳》讀后感[300]
像我這種文化水平不高的人,看過一本書之后還要寫讀后感,感覺好奇怪,一定會有好多人笑,這我知道。從文字上就可以看出我所知道并會運用的詞語真是廖廖無幾,不過也沒有什么丟臉的,勇氣可嘉。
《阿Q正傳》,如果沒有導讀,看完了這本書,我只會覺得阿Q這個人好讓人看不起,失敗都不敢承認,自己欺騙自己,真是一個既卑微又渺小的人物,這種人有什么可寫的?還會因為他而使這部短篇成為魯迅先生的代表作,怪異。由此可見,我的大腦還真是有夠平滑的,只看到表面的東西,怪不得一天到晚能吃能睡的,原來是因為想法太過簡單。
通過導讀的幫忙理解,我才知道,魯迅不愧是魯迅啊!像連環畫似的一部作品居然有這么深層的含義,批判的是中國人的這種阿Q心態,不得不承認,每個人身上多多少少都有著阿Q的影子。這部作品不只是一種揭示,更重要的是一種提醒,魯迅先生適時的給中國人打了預防針,消除阿Q心態,讓阿Q的形象僅僅是回憶中的典型。
《阿Q正傳》讀后感[200]
這種日子若是放別人身上,肯定活不下去,但我們的阿Q先生卻能活得好好的,并且還能給他人灰暗的生活添一點亮麗的色彩。這是為什么呢?因為精神勝利法——阿Q唯一的精神武器。和人家打架,被拽著辮子撞墻,他這樣安慰自己:兒子打老子;追吳媽未果,他窩在破廟里安慰道:腳太大,配不上自己。憑著這精神勝利法,阿Q在一次又一次的失利中堅強地活了下來。
阿Q其實也不是老被欺負,有時候他也會主動找一些可憐人欺負一下:在看到小尼姑時他跑過去調戲人家;見到小D時,他又去找人家大家。所以阿Q屬于那種欺軟怕硬的可憐人,而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阿Q正傳》讀后感[200]
初看阿Q,覺得他跟星星一樣可愛,給我們觀眾帶來了這么多歡聲與笑語,但看著看著,總覺得吧,不太對勁:星星是基于調侃別人來達到幽默搞笑,從而給我們一種很輕松地氣氛,而阿Q則是在不斷地跟小丑一樣通過糟踐自己的尊嚴來讓我們笑,讓我們苦笑,讓我們不得不發出幾串笑聲來緩解一下沉重的氛圍。
阿Q的社會地位很低,什么都沒有,甚至連屬于自己的住所都沒著落,只能可憐地窩在一個破廟里。他沒有固定的工作,不能像其它人一樣守著自己的幾分薄地過日子,只能給別人幫工,賺些辛苦錢來熬日子。就這樣,還是不是地被地保給榨一下。
《阿Q正傳》讀后感[300]
《阿q正傳》是出悲劇,是個讓人發笑卻又發人深思的悲劇。
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明珠,根據它拍攝而成的電影《阿q正傳》更是影壇上不可多得的立體鑒賞素材。
影片中的阿q是個去過幾次城卻封閉落后的農村流浪漢。他有農民的憨厚﹑質樸的一面,但更明顯的具有無知﹑狹隘﹑愚昧﹑落后的一面。其最突出的性格是自欺欺人﹑自甘屈辱﹑自輕自賤而又妄自尊大﹑自我陶醉和麻木的“精神勝利法”。無論別人怎么說他,怎么罵他,他都會以他獨特的方式戰勝別人。
那個社會很殘酷,這主要體現在酒店老板和趙太爺對阿q態度的幾次轉變上。影片一開始阿q去酒店喝酒,老板不讓他賒賬。當他調戲吳媽被大家知道后,便更讓人不拿他當回事,去喝酒時老板及客人對他的態度十分冷漠。而因為也姓“趙”去趙太爺家賀喜,被趙太爺呵斥“你也配姓趙!”可見他是多么地被人瞧不起。后來阿q從城里回來,有錢了,去喝酒老板主動提出“可以記在賬上嘛”,客人們也主動和他套近乎。
讀《阿Q正傳》有感
今天我讀了《阿Q正傳》,從魯迅帶有批判性的文章中感受到了魯迅通過阿Q神往革命,又被竊取了革命權力的反革命勢力所殺害的藝術描寫,深刻地揭示了阿Q“精神勝利法”的種種表現和它嚴重的危害性,啟發人們振奮起來,砸碎阻礙自己前進的精神枷鎖;同時也深刻地批判了中國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妥協性,從而對辛亥革命失敗的不可避免性作了藝術的總結。
本文運用白描的手法,把事物描寫的生動形象,例如趙太爺不讓阿Q姓趙,形象的把趙太爺霸道野蠻的地主形象描寫了出來。
我覺得阿Q還有些樂觀吧,在“當別人嘲笑他頭上的癩頭瘡疤時,他以此為榮,還說:”你還不配……“”在現實生活中,當有人嘲笑某個男生時,那個男生不僅會大打出手,男生們應該向阿Q學習,寬容大度一些,樂觀一些 。
阿Q“精神勝利法”作為一種普遍的精神現象,主要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產物,烙上了民族恥辱的極深印記。與此同時,
他作過一些努力,包括投機革命,但每一次都以失敗而告終,阿Q依然是阿Q。物質上的絕望,必然要用精神來安慰。
讀阿Q正傳有感
今天再看魯迅全集的時候,看到了阿Q正傳這篇文章雖然很短,但告訴了我們深刻的道理。我很感興趣。
這篇文章講了是一個叫阿Q的整個生活。他是一個落魄的農民,沒有家么有地,是一個天天被人你欺負,卻又不敢還手的人。他很自卑,但自尊心又很強,很自大的人。每當有人欺負他,便用自我安慰法來緩出憤憤不平的心。阿Q的地位低下,是他很歡迎革命,但他又不了解革命。使他付出了代價——
阿Q的嫉妒心很強,比如小D他認為搶了他的飯碗。其實他也想有一份工作,但是——唉。他在餓急的情況下才去偷果子,可見他還是有道德的人。
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是一個早起墮落的中國人的縮影,是一個自卑自傲的人,是一個被別人欺負只會用‘精神利法’的人,是在別人背后罵別人的人。
魯迅先生用諷刺的手法寫了這篇文章,諷刺了當時中國人的墮落,揭露漏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與人們心中的善良與丑惡。來逃避生活中的現實,這種人是永遠都站不起來,都成功不了的人。
《阿Q正傳》讀后感[400]
或許魯迅筆下的阿Q可以引起當時中國人的療救意識,但卻阻止不了現代版阿Q的產生。有時候在想,很多不幸的人總喜歡拿比自己更不幸的人來作比較,從而獲得心理上的安慰與平衡,覺得世界上比自己更不幸的人還多著呢!
或許這種比較在殘酷的現實中是必要的,也可以產生鼓勵自己活下去的勇氣,但如果人人面對不幸時都是這種心理,也說明了這個世界不幸的悲劇人物真的很多。
或許當我們不幸時,更應該想到的是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這點不幸只是人生中一段特殊的經歷,是為了讓我們懂得如何堅強地活下去,珍惜不幸后仍不被上帝拋棄的自己。面對更不幸的人,我們應該想到的是如何幫助和鼓勵他們勇敢活下去,而不只是僥幸地認為自己比他們幸運多了。
不幸的人尚且拿比自己更不幸的人做對比罷了,而有些是比阿Q更阿Q,甚至更毒辣的人。聽說最近有個寵物園竟廉價收費讓人們進去隨便虐待寵物狗,不管是為了那么一點錢財的管理員也好,還是想以此發泄情緒、或者一時貪玩、一時好奇的游客們也好,請不要以這種完全沒有人道的方式來獲取自己的快樂,任何一種寵物都和人類一樣,都是大自然的愛子!看來,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阿Q們不只是阿Q……
《阿Q正傳》讀后感[500]
其實阿q沒有死,不用等十八年后一條好漢,隔天就冒出一個來。天下的好漢多得是,是死不完的。
其實阿q很久以前就有了,只是人們知其不道,而偏讓魯迅一不小心就道了出來。人們才頓悟,哦,原來我們中間有一群這么弱智的人啊?咦?我怎么沒有發現呢。
其實阿q就是我們自己,當局者迷,騎牛找牛。
你敢說你沒有跟鄰居邋遢的同伴撒尿斗遠?你敢說你沒有掀了女同學的裙還跟同伴吹噓幾天?你敢說你沒有遇見仇家大胖子的時候乖乖地由他魚肉?總之,你也是很阿q的,當局者迷,騎牛找牛,罷了。
很多人看了《阿》之后都無動于衷,還偷偷的笑隔壁的弱智,咦,真像他。
我告訴你,其實隔壁的弱智同樣在笑你弱智。
其實這也是魯迅的陰謀,你看文章的同時你也正扮演著男主角一號。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哦!原來我們都是阿q!都是一群盲目自大,奴性十足,爭強好勝,忍辱屈從的阿q。而且看完了《阿》之后與自己對比完之后還大安旨意,說,哈哈!好彩!不是我。
我們擁有中華傳統美德,謙讓,誠信,勤勞,淳樸,互助,友愛,團結,我們不是阿q。
哈哈!
其實這是錯的,這些恰恰都是我們民族最應該追求的品性。
我們應該挺起來,挺起來吧,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我們已經軟了很久了,那些追求離我們已經越來越遠了。就好像足球,只有追到球你才能射出去,像我們這么軟是追不到球的,更不能射出去!
阿q正傳讀后感200字以上相關文章:
★ 阿q正傳讀后感200字以上
★ 阿q正傳讀后感200字左右范文
★ 阿q正傳讀后感150字左右范文
★ 《阿Q正傳》讀后感優秀心得10篇
★ 阿q正傳讀后感初中優秀作文
★ 阿q正傳讀后感100字左右范文
★ 阿q正傳讀后感作文10篇
★ 阿q正傳讀后感300字左右范文
★ 阿q正傳讀后感2000字左右范文
★ 阿q正傳讀后感初中感想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