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山居秋暝王維閱讀答案 《山居秋暝》解析精選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山居秋暝王維閱讀答案 《山居秋暝》解析篇一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a、這首詩描寫了六幅秋山晚景圖。
b、這首詩描寫了五幅秋山晚景圖。
c、這首詩描寫了四幅秋山晚景圖。
d、這首詩描寫了三幅秋山晚景圖。
王維(701—761),字摩詰,蒲州(今山西永濟縣)人。開元九年(721)進士。曾一度奉使出塞,此外大部分時間在朝任職,官至尚書右丞。有《王右丞集》。王維是唐朝擅長寫山水田園詩的高手。其詩的特色是“詩中有畫”(《東坡志林》),這與他精通繪畫、音樂頗有關系。《山居秋暝》就是王維隱居輥川時,用優美的語言為我們描繪的五幅清新秀麗的秋山晚景圖。
第一幅是“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描繪的是初秋的傍晚,雨過山青,空氣涼爽,景色美妙,令人遐想。“空山”二字點明此處靜悄悄的,宛如世外桃源。
第二幅是“明月松問照”。暮色蒼茫,皎潔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銀色的月光透過松樹的虬枝翠葉,星星點點地灑落下來。
第三幅是“清泉石上流”。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瀉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輝映之下,宛若一條潔白的綢布閃閃發光,隨風飄蕩,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
第四幅是“竹喧歸烷女”。竹林里傳來一陣銀鈴般的笑聲,那是一群勤勞淳樸的山村姑娘剛洗完衣服,披著月光笑盈盈地歸來了,也許她們正為了什么開心的事兒在竹林里嬉戲追逐著,笑鬧聲傳出翠竹外。
第五幅“蓮動下漁舟”。這時,密密的荷葉叢中,蓮花搖動,水波蕩漾,原來是順流而下的漁舟正輕盈地穿過荷花叢。空山雨后的秋涼,松問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聲音,浣紗女的笑聲,漁舟穿過荷花叢的動態,和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聲有色,有景有人,構成了清新秀麗的鄉村生活圖景,它使詩人感到陶醉,所以情不自禁地說:“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本來,《楚辭·招隱士》中說:“王孫兮歸來,山中今不可久留2”詩人卻反其意而用之,說秋天雖然沒有春天那萬紫千紅,但卻有它獨特的和平恬靜;山中雖沒有京城的繁華熱鬧,卻有它自身的潔凈純樸。在此可以遠離超齡的官場而潔身自好,所
以他下決心留在山中當隱士了。可見作者是用自然美來表現自己對理想境界的執著追求。
這道題答案是b。
所謂“畫面”應有景物,有色彩。頭兩句有“山”與“雨”,第三句有“月”與“松”,第四句“泉”與“石”,第五句“竹”與“浣女”,第六句“蓮”與“漁舟”,分別構成五個相對獨立的畫面。最后兩句顯然是議論,不屬于畫面。
山居秋暝王維閱讀答案 《山居秋暝》解析篇二
山居秋暝
王 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1.填空:首聯把地點____、時間____、季節____、環境_____全點了出來。
2.后面明明寫了浣女漁舟,怎么說是“空山”?
答:
3.以動寫靜,以動襯靜的幾句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詩中出現“松、泉、竹、蓮”意象,都是美好高潔的,有何深意?
答:
5.尾聯含蓄地表達了詩人什么志向?
答:
6.寫出你對“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理解。
答:
(以下是2006年資陽巿中考題)
7.這首詩選自____朝著名山水詩人王維的《 》。(1分)
8.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1分)
a.首聯“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把地點、時間、季節、環境全點出來了。
b.頷聯“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一靜一動,一光一聲,先視覺,后聽覺,寫出了山間自然景物的幽靜。
c.頸聯“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作者以動寫靜,以有聲襯無聲,先聽覺后視覺,進一步突出了山間生活的幽靜。
d.全詩格調清新,富于生活氣息,于詩情畫意中寄托了詩人高尚的情懷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9.用幾句話將“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展示的畫面描繪出來。(3分)
答:
10.山中明明有浣女、漁舟,可作者為什么卻說是“空山”呢?
11.人們常稱贊王維的詩“詩中的畫,畫中有詩”,蘇軾更是將其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譽為“詩中有畫”的典范之句。你能夠將此畫描繪出來嗎?
1. 山 晚 秋 雨
2. 大概詩人來到山林,遠離了嘈雜煩擾的市朝,山居給他的突出印象就是非常寂靜;當然,山中林木茂盛,掩蓋了人們活動的痕跡。
3.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4. 都是詩人高尚情操的寫照,都是對詩人理想境界的烘托。
5. 表達了詩人決心遠離官場,歸隱山林的志向。
6. 這一聯一靜一動,一光一色。先視覺后聽覺,寫出了山間自然景物的幽靜。明月的清輝從松林間隙照射下來,林地上灑滿了斑駁的光點;清冽的山泉,在山石間淙淙流瀉,詩人以動寫靜,以有聲寫無聲,巧妙地寫出了山林的幽靜。
7.唐 《王右丞集箋注》(1分,正確一處0.5分)
8.d(1分)
9.竹林里傳來一陣陣歡歌笑語,那是一群天真無邪的姑娘們洗衣歸來了;荷葉紛紛向兩旁擺動,那是打魚人收起漁網,劃著船穿過荷塘順流而歸了。(3分,能扣住畫面,抓住人物活動的情景即可)
10.這里的“空”應作靜解釋,詩人來到山林,遠離了嘈雜煩擾的市朝,山居給他的突出印象就是非常的寂靜,因此,才聽到山泉流動聲,浣女歡笑聲,荷葉擺動聲;另外,由于山中林木的茂盛掩蓋了人們活動的痕跡,所以作者說是“空山”。
11.明月的清暉,從松林間隙照射下來,林地上灑滿了斑駁的光點;清冽的山泉,在山石間淙淙流瀉,發出清脆悅耳的歡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