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愛有幾指-校園故事
爸爸媽媽離婚了,媽媽走了,我哭喊著要找媽媽。爸爸怒吼著,一個巴掌甩了過來:“***死了,你要愿意也去!”說完奪門而出,只剩下幼小無助的我獨自一人待在空蕩蕩的屋子里。
從那時起,我在內心建起了一堵厚厚的墻,將自己與父親遠遠地隔了開來,而喜怒無常的性格也讓朋友們疏遠了我。
我發誓一定要考上大學,為的是離開父親,因為我一直沒有原諒他。上大學后,每當聽到其他同學談起自己的爸爸媽媽,我的心就一陣酸楚,我可憐自己是個沒人心疼的孩子。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參加了一個心理講座。伴著音樂,老師讓一半同學先圍成一個圓圈兒,另一半同學分別站在圍成圓圈兒的同學身后,這樣就又圍成了一個稍大的圈兒。然后,老師讓里圈兒的同學轉過身來與外圈兒的同學相對而站。他說:“現在,我們來做一個心理游戲,當我說‘手勢’時,大家來做。如果你與對方都伸一根手指,表明你們互為陌生,不愿相識,聽到我喊‘動作’時,請把臉轉向左邊;如果你們伸兩根手指,表明雙方愿意相識,聽到‘動作’時互相握一下手;如果你們伸出3根手指,表明喜歡對方,聽到‘動作’時雙手握一下;如果你們伸出4根手指,就表明你們愿意分享對方的快樂,承擔對方的痛苦,能為對方真心真意地付出,聽到‘動作’時請擁抱對方。如果你與對面的合作伙伴出的手勢不一樣,就不需要做動作。”
第一次,站在我對面的是一個比我矮半個頭的女孩兒,聽到“手勢”后我伸出了一根手指。讓我吃驚的是,她伸出了3根手指。我們是陌生人,她表示喜歡我,我真不敢相信。由于我們手勢不一樣,沒能做動作,我看到一絲失望從她眼中掠過。老師讓里圈兒的人向左跨一步。于是,我與矮個女孩兒錯開了。就這樣,由于別人伸的手指總比我多,走了半圈兒下來我沒有完成一個動作。
老師激動地說:“總伸出一根手指的同學該明白了吧,為什么我們的親人、朋友一個一個離開了我們?因為我們不懂得付出。我們總在抱怨得到的太少,可我們付出了多少呢?大家回頭看看吧,有多少人因為你舍不得付出而與你擦肩而過?等到你愿意付出時,已經沒有機會了!
“大家閉上眼睛想一想已生華發的父母,想一想手足情深的兄弟姐妹,想一想朝夕相處的好朋友,他們真的沒有為你付出過嗎?而你又帶給他們什么……”
我流淚了,這是我第一次因感動而流淚。我想到了爸爸,其實這么多年來,爸爸一直在補償那一巴掌。在沒有媽媽的日子里,爸爸既要上班又要承擔所有家務。曾經有很多人勸爸爸再找一個妻子,都被爸爸謝絕了,現在想來,他都是為了我。
我又想起了開學時爸爸送我到車站的情景。那天,他眼里噙著淚花,而不懂事的我卻在慶幸終于可以離開他了。上大學后,爸爸每周都給我打電話噓寒問暖,而我卻沒主動打過一次電話。元旦的晚上,所有同學都在忙著給親人打電話,只有我無動于衷……我第一次意識到自己之所以不被喜歡是因為太自私了。
回到宿舍,我撥通了家里的電話,話筒里傳來了爸爸蒼老的聲音,他做夢也沒想到女兒會給他打電話。隨著發自肺腑的一聲“爸”,多年以來構建在我心中的那堵冷墻徹底倒塌了,一縷陽光照進了我的心房。我終于學會了用4根手指迎接愛。
聶 勇/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