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茶淡飯的威力-生活錦囊
在江戶時代,有一位著名的觀相家叫做水野南北。這個水野南北曾經是個十分粗野的人,他自幼父母雙亡,很小就學會了喝酒,長大之后只知道喝酒、賭博、打架,甚至進過監獄。
有一天,路邊一個算命的人斷言南北“面呈死相”。南北雖說粗野了一些,但也一樣惜命,為了擺脫死相就想出家當和尚。寺院主持說可以收留他,但前提條件是,他必須在一年之內不吃米飯,只吃小麥和豆子。于是南北開始靠干苦力生活,并且一直堅持不吃米飯。一年以后,南北再次去那個寺院的路上,又遇見了說他“面呈死相”的算命人,他看到南北的臉之后非常吃驚,就問他積了怎樣的功德才可以擺脫死相。
在那一年的時間里,南北并沒做過什么能夠積功德的特別的事,要說和以前的日子有什么不同的話,那就是只吃小麥和豆子。但是,算命的人聽了之后卻感嘆道:“節制飲食就是對天地的功德,也才最后導致你改變了面相。”
南北聽了算命人的話之后,對看相產生了興趣。之后他在很多地方工作過,但是一直沒有放棄研究面相和骨相,最終成了一位非常有名的觀相家。看過無數人的面相之后,南北發現一個道理,“人的命運在于飲食”。吉相者暴飲暴食也會運勢盡失,相反,兇相者如果可以粗茶淡飯地過日子,也能夠時來運轉。
而來自現代醫學的試驗現場中也有不少關于“少食威力”的報告。
紐約新奈山醫大的R·古羅斯教授在1985年做了下面這樣一個實驗:找一些小白鼠,讓它們吃得飽飽的,然后給它們照射一定數量的放射線,這些小白鼠患癌癥的幾率是100%。但是如果只讓它們吃五分飽的話,患癌癥的幾率急劇減少,15只雄鼠中有1只,29只雌鼠中有9只。
關于空腹和疾病的關系,九州大學醫學部的久保教授也做過同樣的小白鼠實驗:患了SLE系統性紅斑狼瘡(自我免疫疾病)、平均壽命只有10個月的小白鼠,如果將其食物中的卡路里量控制在60%的話,它們的平均壽命可以延長兩倍。
“老鼠和人是不是不太一樣啊?”您可能會這樣想,那么請看看美國和西班牙學者的報告:
美國艾默里大學醫院的S·漢姆斯菲爾德博士的實驗報告指出:把平均年齡為50歲的癌癥重癥患者隨機抽取100名,分成A、B兩組,讓A組的50人吃醫院里的普通飲食,B組的50人除了普通飲食之外還有湯,湯里添加了很多蛋白質、各種維生素等高級營養素。結果,A組的患者平均生存天數是300天,B組僅為75天。
在西班牙的一個養老院里,專家們對這樣兩組患者進行了觀察:其中一組每天攝取1800卡路里熱量的食物,另外一組每隔一天節食一次,結果節食的一組比另外一組要長壽很多。
高熱量、高蛋白的美食往往是疾病的元兇。肉類、蛋類、牛奶被認為是營養食品的代表,在日本,直到現在還鼓勵大家多吃這類食物。但早在1975年,這些“營養食品”在美國就已經受到了質疑。在美國,很多人都死于心肌梗塞、癌癥、肥胖、腦梗塞等疾病,為此,美國上議院還設立了營養問題特別委員會,美國的醫學家對世界各地的營養狀態和疾病狀態進行了調查。經過兩年的時間,他們提出了“dietarygoal(飲食的目標)”,大概內容是:美國人的飲食中應該有55%~60%的碳水化合物,以水果、蔬菜、未去殼的谷物、雞肉、魚、脫脂牛奶、植物油等為主要食物,盡量少吃肉類、蛋類、黃油、脂肪以及含砂糖較多的食物。
這個營養問題特別委員會的報告中提出的理念,概括起來就是“用粗茶淡飯代替精細美食”。在美國曾經每10萬人有380人死于心肌梗塞,但是這個報告提出以后,死亡人數減少到250人,包括日本在內的發達國家中,因癌癥死亡的人也開始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