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變壞,是從不在乎開始的-人生
《閃光少女》的豆瓣頁面上,有一條提問:電影中描寫的民樂與西洋樂之間如此尖銳的矛盾,現實中存在嗎?
應該是存在的,世上的鄙視鏈,從來就沒斷過,漂浮在宇宙間,要印證自己的存在,找到自己的刻度,最好最快捷的辦法就是對別人賦予一個態度。
但是,讓《閃光少女》里的民樂和西洋樂的矛盾如此尖銳的,不只是它們在現實中的差距,而是年輕,年輕的標志,就是在乎。在乎一場演出的勝負,在乎掌聲,在乎別人的評價,在乎自己在舞臺上好看不好看,在乎自己在帥哥學長心目中的地位,在乎自己喜歡的樂器有沒有得到別人的肯定。
在乎的對象,其實都很小,很不起眼,但在年輕人那里,那就是天。每一次在乎未遂,都天崩地裂。我年輕的時候,也這樣在乎過,我們創作了詩劇,參加大學生詩朗誦比賽,沒有進入三甲,回去的路上,所有人都很難過,一路上都在聲討評委不公,音響不好,賽制臨時調整,但聲討過后,所有人都陷入沉默,還是在乎。我們學校的球隊,和部隊打比賽,輸了,我們在部隊門口坐了很久。
我也見過年輕人是怎樣在乎過。有次在劇場外,看到一群女孩子,穿著演出服走出來,互相扶著抱著,哭聲震天,有的人甚至哭到站不起來??茨乔樾?,應該是世界末日來了,問原因,卻原來,只是她們的街舞沒有入圍決賽。在乎過演出失利,在乎過比賽輸贏,在乎過友情,在乎過愛情,在乎過對方的品格,在乎過人生的細小得失,因為在乎,也生機勃勃地投入過巨大的熱情,投入過希望,希望在乎的一切如自己所想。年輕的時候,在乎是一件所向無敵的武器。
后來不在乎了。世面見得多了,風浪經歷得多了,身邊來來去去的人實在太多了,感情沒那么細膩了。錯失重要機會,不在乎,投資失利了,不在乎,房價漲了跌了,不在乎……
老了以后,我們的武器是不在乎,沒心沒肺,隨波逐流,隨時滿血復活,獨立得像亦舒小說中的香港女子。然而我很懷念滿是在乎的少年。在乎第一件玩具帶來的安慰,在乎第一口蛋糕的滋味,在乎朋友的一個眼神,在乎夏天有沒有看到螢火蟲,被人說兩句,就掛相了,臉可以慢慢紅起來,紅到耳根。那種耳朵發燒的感覺,真是很讓人懷念。
《閃光少女》里,最讓人熱血澎湃的,就是“在乎”。這在乎順理成章,這在乎理直氣壯,這在乎驚天動地。不就是自己喜歡的民樂有沒有被人重視嗎?不就是自己喜歡的二次元文化有沒有被人理解嗎?不就是小小的認可和背叛嗎?不就是小小的愛慕和失落嗎?不就是教導主任和校長的看法嗎?但她們的確在乎。
陳驚從不知道自己在乎不在乎,到假裝不在乎,到假裝在乎,和502的小霾、貝貝、塔塔在一起之后,變成真的在乎,她的青春于是完整了。都沒在乎過什么,都沒為自己的在乎全情投入過,怎么敢說自己年輕過呢?
我get到了這個電影的意思,體會到了“在乎”,為那細小而不起眼的一切而起的“在乎”,我也體會到了青春,重新看清楚了年輕的要素,似乎走出電影院,可以重新從某個在乎的瞬間出發,心小小地激蕩了一下。
我也想起來,夏天過去了,我還沒有看過螢火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