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殘酷物語-人生
前兩天在網上看到一個視頻,動物園里的世界瀕危保護動物鯨頭鸛如何吃魚。視頻有一分半長,這種身長可達1。5米的大鳥愣是沒有吃進桶里一條“束手就擒”的魚。
隨著它的喙一下一下笨拙地啄,我被這種神奇的大鳥迷住了。隨手搜一下,意外地發現這種看上去傻乎乎的“呆鳥”,竟然有非常殘酷的生存選擇。
簡言之,這種長相酷似史前動物的鳥,每次都只生兩枚蛋,而母親只會撫養先孵出來的那一只雛鳥。
在鯨頭鸛的世界里,“頭胎”有不可撼動的地位。3周大的時候,小雛鳥的吃喝拉撒都依靠母親。而母親只給老大食物和水,老二僅僅是個“備胎”,以防老大半路夭折。
在這種殘酷設定下,老大可以肆意欺負老二,啄掉它身上剛長出來的絨毛,只因為它早出生3天,就擁有了至高無上的生命權。
我們知道,動物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延續基因。野外的鯨頭鸛并不養尊處優,沼澤水位不定,捕魚全靠運氣,所以養兩個孩子風險太大,還是先保一只的命吧。
有人說,這是自然最無情的碾壓,是一種磅礴的規則與秩序。
自然界從來都不只有溫情脈脈。BBC《生命故事》紀錄片里,有一種鳥求偶時會兩只雄性搭配練習,又是唱歌,又是跳舞,但成功了之后交配的機會只歸資歷老的那一只;杜鵑把蛋下在別人窩里就不說了,殘忍的是它的蛋一孵出來,雛鳥就知道把其余的蛋全部推下去……
在知乎“自然界有哪些很殘酷的現象”回答中,有人還提到了日本地獄谷的雪猴。
在那個冰天雪地的世界,有一個旅游項目就是看雪猴泡溫泉。很多年前,這些野猴子也沒享受過這種露天熱水澡。直到一只來山谷喝水的小猴子模仿了人類的洗澡行為。它的勇敢改寫了整個家族的生活方式。一夕之間,溫泉邊的猴子出了名,有充足的食物投喂。它們的小臉因為熱氣和人氣而變得更紅了。
另一邊,地獄谷周邊的農家卻恨死了總來偷果實的猴子。這些猴子在寒風中瑟瑟發抖,沒有泡溫泉的資格。
管理員長達40年的日記記載,復雜的權力爭斗形成了雪猴的社會體系。總有一只猴子扮演著統治者的角色。剛剛獲勝的女猴王被它的姐妹、阿姨圍繞,任何越界行為都會受到姐妹的強力反撲。統治者決定了誰有資格泡溫泉,誰只能受凍。將近70℃的溫差,有時就是生死之別。
最后我要說一種我非常敬佩的魚,來增添一些“溫情”。
在肯尼亞最南端有一個內陸湖泊——馬加迪湖。水冒著泡,熱得可以煮熟雞蛋,還有腐蝕性。在這致命的水里,仍然有動物生存,它們的名字叫做“鹽堿非洲鯽魚”,生活環境在有記錄的魚類中是最惡劣的。
這種小魚喜歡吃藻類,它們的食物往往長在火山溫泉口周圍,也就是溫度最高的地方。每條小魚無時無刻不在面臨痛苦的選擇:保持安全就要忍受饑餓,想要飽餐一頓就有送命的風險。
出于生命的本能,它們想出一個“好主意”——飛快地吃一口熱的,再趕緊游回冷水里。所以大部分時間里,它們都在溫泉口周圍來來回回。
但總有一條敢于冒險的魚,選擇再多吃幾口。魚嘴一下一下地“親吻”“滾燙”的藻類,沉醉在食物帶來的巨大滿足里,仿佛天地不復存在。不久,它就會漂起來,并不是因為吃得太飽,而是被煮熟了。
來自吃貨的遺言:“雖然我死了,但是我吃飽了。”
為啥會敬佩這條魚,因為活著的過程無非是在這世上吃點,喝點,然后死掉。一切衍生出的規則和制度,看起來繁華熱鬧,其實都是虛構故事。迄今為止,那些難忘的畫面,都發生在餐館:人聲鼎沸,我在專心吃飯,吃到腦袋缺氧,直至世界一片混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