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惱亂橫波秋一寸斜陽只與黃昏近"全詩賞析
蝶去鶯飛無處問。隔水高樓,望斷雙魚信。惱亂橫波秋一寸。斜陽只與黃昏近。(橫波秋 一作:層波橫)
dié qù yīng fēi wú chù wèn 。gé shuǐ gāo lóu ,wàng duàn shuāng yú xìn 。nǎo luàn héng bō qiū yī cùn 。xié yáng zhī yǔ huáng hūn jìn 。(héng bō qiū yī zuò :céng bō héng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譯文及注釋
譯文花在凋零,香氣在飄散,眼看著每天落紅一陣又一陣。殘酒未醒又滿新酒,使我更加慵懶倦困。今年春天的怨恨,比去年春天的更甚。蝴蝶翩翩離去,黃鶯叫著飛走,我無人可以問訊。只能注目樓前的流水,望眼欲穿也看不到雙魚信。眼看著太陽西斜,黃昏又要到來。
注釋①“卷絮”句:意思是說落花飛絮,天氣漸暖,已是暮春季節。②雙魚:書簡。古詩:“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③秋一寸:即眼目。
賞析
詞的上片以惜花托出別恨,起首三句描繪春深花落景象。所謂“卷絮風頭”,可參看章質夫詠絮詞的形容:“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昔人又多以飛絮落花作為寒意將盡的晚春季節的特色,如“綠陰春盡、飛絮繞香閣”,“落紅鋪徑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園憔悴杜鵑啼、無奈春歸”。下面“墜粉飄香”等等,進一步形象地刻繪了花兒的飄謝,斜風過處,但見落英紛紛,清芬沁人,真如小晏詞所云:“東風又作無情計,艷粉嬌紅吹滿地。”這些雖說是寫晚春景色,而惜春之意也蘊含其中。
“新酒”兩句。轉而直接抒情,情感的內涵由惜春轉向懷人,并通過以酒遣愁的細節強化這種情感。“又添”兩字,加強語氣,徑直道出因懷人而中酒頻仍。“殘酒困”,是從“殘花中酒”,又是去年病“生發而來。全句與”借酒澆愁愁更愁“的意思接近。”不減“兩字,作一回旋。雖說所思遠道,只能以酒消愁,而離恨卻并不因為分別時間久長而稍有減退。這樣,語氣更顯得委婉,而語意也深入了一層。
詞的下片,因音問斷絕而更增暮愁過片三句,極寫孤獨之感,不惟無人可問,連蝴蝶兒、黃鶯兒也都飛往別處,只剩下自己獨倚高樓,凝望碧水。雙魚,指書信。古詩云:“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小晏《留春令》曰:“別浦高樓曾漫倚,對江南千里。樓下分流水聲中,有當日憑高淚。”前者以碧水興起雙魚,引出倚樓盼望來書而終歸失望之情。后者從流水聲中聯想當年倚樓懷人淚滴入水的景象;一是盼而不得,一為憶而彌悲,都能表達出真摯的情意。
結末兩句,抒寫了因懷人,傷春而生發的綿綿愁恨。橫波,指美目。李白詩云:“昔為橫波目,今作流淚泉。”“秋一寸”,也指目,李賀詩有“一雙瞳人剪秋水”之句。“惱亂”猶言撩亂,黃昏景色撩亂她的眼目,更觸動了她的愁緒。沈際飛云:“斜陽目,各有其境,不必相同。一云‘卻照深深院’,一云‘只送平波遠’,一云‘只與黃昏近’,句句沁入毛孔皆透。”“斜陽卻照深深院”,是說午夢酒醒,但見小院深深,春色已盡,只有斜陽一片,徘徊不去。“斜陽只送平波遠”寫行人乘舟去遠,唯見一抹殘陽,映照平波,悠悠而逝。兩者都是以夕照下的景色襯托離愁。而“只與黃昏近”是接上面“惱亂”句而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眼見白晝將盡,長夜即至,送春滋味,念遠情懷,此處不說愁恨而愁恨自見。
王灼《碧雞漫志》云:“趙德麟、李方叔皆東坡客,其氣味殊不近,趙婉而李俊,各有所長。”的確,趙氏之詞以清麗婉轉見長,此詞正體現了這一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