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三下鄉學生實踐報告
在現在社會,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報告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報告的范文模板,希望能夠幫到你喲!
三下鄉學生實踐報告篇一
xx年7月,炎熱的暑假,火熱的心情,這個暑假因為有了社會實踐不再尋常。不是在家吃喝玩樂,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而是真正去體驗生活,實現自我價值。我即將要前往陽春市潭水鎮中學為期11的支教,有豪氣萬丈,也有忐忑不安,畢竟這是我第一次當老師。三下鄉一直是我們學院的一個品牌活動,大家都懷著傳播愛、傳播知識、傳播友誼、收獲知識的信念走到了一起。
雖然只有短短十一天的下鄉之旅,大家在學校卻準備了快兩個月,一邊學習、備考,一邊準備下鄉。從隊徽、隊服設計,隊歌、隊舞排練到大家認真備課、采購物資和聯系學校,大家都很累,但是累并快樂著。我被分配到了活動組策劃見面會和告別會,從來沒有類似經歷的我在同學的幫助下,對如何策劃一個活動學到了很多。包括寫策劃書,活動注意事項,人員、物資安排等學到不少。準備活動中讓我記憶最深刻的就是備課了,當時真是較勁我腦汁,準備了好久。我教的是初一,下面就是我的備課心得 :
1、我必須考慮所教內容在學生整個學習階段的地位。大部分學生初一才開始真正認真的學習英語,十一天時間教不了他們多少知識,所以主要目標是培養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所以在教學內容設置方面不宜選擇過多枯燥無謂的語法詞匯學,而是選擇一些相對輕松的英語小故事、英語幽默、詩歌等。讓孩子們在輕松的氛圍中感受西方文化,培養英語學習興趣,同時學到知識。
2、在教學方法設置上盡量少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法。而是多注重互動,讓學生能夠充分運用到所學知識。讓學生參與其中,整個課堂學習氛圍也會變好,在快樂中學習。
3、在進行教學設計首先必須確定某一節課需要完成的教學內容,這是很自然的。但是,最大的問題是,如何落實這些內容最合適?首先,必須考慮孩子們的情況。在孩子們不愿接受的情況下,教學的效果一般是不好的。
7月15日,經過6個小時的顛簸,中午1點左右我們終于到達了陽春市潭水中學。來到潭水中學的第一感覺就是環境好,天好藍、樹好綠、空氣好清新,無論是學校周圍和學校內的自然環境還是學校的文化氛圍都讓人耳目一新。接著學校領導熱情的招待了我們并為我們安排了宿舍。當天下午我們一起去集市上采購物資,一起打掃宿舍衛生,忙到很晚。為了給當地校領導和學生留下一個最美的印象,一直到深夜一點左右,大家還在為第二天的彩排辛苦排練,但是大家都沒有喊累。
7月16日,是我們和當地孩子們正式見面的日子。見到孩子們,最先受吸引的是他們那雙雙閃亮的眸子,我找不到任何詞來形容他們給我帶來的感覺。原以為會很尷尬會很難和他們溝通,但我們很快進入角色和孩子們打成一片,一起拍照、一起說笑。他們的質樸和童真讓我非常感動,我想,我一定要在短短兩周時間好好愛他們,盡自己做大努力教好他們。見面會上,我們為他們展示了隊歌、隊舞,介紹了各個年級的老師。學校領導也發言,對我們的工作表示了感謝與祝福并提出了發展建議,當時大家就暗暗的下決心,一定要把工作完成好。
三下鄉學生實踐報告篇二
第一次參加社會實踐,我明白中學生社會實踐是引導我們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投身社會的良好形式;是培養鍛煉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養性,樹立服務社會的思想的'有效途徑。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有助于我們在校中學生更新觀念,吸收新的思想與知識。近三個月的社會實踐,一晃而過,卻讓我從中領悟到了很多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將讓我終生受用。社會實踐加深了我與社會各階層人的感情,拉近了我與社會的距離,也讓自己在社會實踐中開拓了視野,增長了才干,進一步明確了我們青年學生的成材之路與肩負的歷史使命。社會才是學習和受教育的大課堂,在那片廣闊的天地里,我們的人生價值得到了體現,為將來更加激烈的競爭打下了更為堅實的基礎。我在實踐中得到許多的感悟!
在這次實踐中,讓我很有感觸的一點就人際交往方面,大家都知道社會上人際交往非常復雜,但是具體多么復雜,我想也很難說清楚,只有經歷了才能了解。才能有深刻的感受,大家為了工作走到一起,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個性,要跟他(她)們處理好關系得需要許多技巧,就看你怎么把握了。我想說的一點就是,在交際中,既然我們不能改變一些東西,那我們就學著適應它。如果還不行,那就改變一下適應它的方法。讓我在這次社會實踐中掌握了很多東西,最重要的就是使我在待人接物、如何處理好人際關系這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同時在這次實踐中使我深深體會到我們必須在工作中勤于動手慢慢琢磨,不斷學習不斷積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想方設法解決,實在不行可以虛心請教他人,而沒有自學能力的人遲早要被企業和社會所淘汰。
在公司里邊,有很多的管理員,他們就如我們學校里邊的領導和班級里面的班干部。要想成為一名好的管理,就必須要有好的管理方法,就要以藝術性的管理方法去管理好你的員工,你的下屬,你班級里的同學們!要想讓他們服從你的管理。那么你對每個員工或每個同學,要用到不同的管理方法,意思就是說:在管理時,要因人而異!
俗話說:"在家千日好,出門半"招"難!"意思就是說:在家里的時候,有自已的父母照顧,關心,呵護!那肯定就是日子過得無慮了,但是,只要你去到外面工作的時候,不管你遇到什么困難,挫折都是靠自已一個人去解決,在這二個多月里,讓我學會了自強自立!凡事都要靠自已!現在,就算父母不在我的身邊,我都能夠自已獨立!五:認識于實踐一切認識都于實踐。實踐是認識的說明了親身實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并不排斥學習間接經驗的必要性。實踐的發展不斷促進人類認識能力的發展。實踐的不斷發展,不斷提出新的問題,促使人們去解決這些問題。而隨著這些問題的不斷解決,與此同步,人的認識能力也就不斷地改善和提高!馬克思主義哲學強調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認識對實踐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認識對實踐的反作用主要表現在認識和理論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認識在實踐的基礎上產生,但是認識一經產生就具有相對獨立性,可以對實踐進行指導。實踐,就是把我們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客觀實際中去,使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有用武之地。只學不實踐,那么所學的就等零。理論應該與實踐相結合。另一方面,實踐可為以后找工作打基礎。通過這段時間的實習,學到一些在學校里學不到的東西。
因為環境的不同,接觸的人與事不同,從中所學的東西自然就不一樣了。要學會從實踐中學習,從學習中實踐。我們不只要學好學校里所學到的知識,還要不斷從生活中,實踐中學其他知識,不斷地從各方面武裝自已,才能在競爭中突出自已,表現自已。
三下鄉學生實踐報告篇三
xx年7月13日至20日,我跟隨著xx師范學院的人文學院的“正能量”三下鄉愛心服務隊嘮叨了xx東海島的xx中學進行支教與調研的社會實踐活動。
在7月13日的中午,我提著已收拾好了的行李走到宿舍樓下。把行李放到車上后,我便挽著舍友的手與“正能量”的隊友們進行大合照,隨后,進過約兩個小時的車程,我們終于來到了東海島的xx中學。一到學校,我們首先清理打掃宿舍,然后反之行李,最后一起步行到學校飯堂進行晚餐。晚餐過后,我與隊友一起打掃校園。
從7月14日上午開始,我們便正式進行為期7天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于7月15日上午,我們“正能量”三下鄉社會實踐社會實踐服務隊在xx中學的操場舉行了開班儀式。其實,我們的支教活動已從14號的上午開始,但因為xx中學的校領導臨時有事情,所以開班儀式就推遲到15日的上午舉行。在開班儀式中,xx中學的領導代表發表了重要講話,而我們“正能量”也給學生們帶來了兩個表演:第一個是大合唱《和你一樣》,第二個是由鄧同學表演舞蹈。
我是“正能量”后勤組的組員,所以我幾乎每天都有任務。我的任務就是和其他組員輪流叫隊員們起床,在早上的6點40分和中午的1點40分就要把全部隊員叫醒。另外,教學樓樓梯口大門的鑰匙是由后勤組的組長保管,當隊長沒空時,我們組員就要早起幫忙把門打開。除此之外,我還參加了“正能量”隊的支教活動。我的課題是《名著導讀》,而且,我所上課的時間比較奇特,都集中于17日、18日、19日這三天,我都跑去教室參觀隊友們的上課,希望能吸收多一些經驗。在觀察課堂時,我也默默地在心里打下一個教案草稿并反復思考、琢磨。時間如水般流逝,不久我便迎來了我的第一節課,這給了我既可惜又可悲的認識。在上第一節課前,我一直都感到很擔憂,害怕把課給講砸了。所以在前一個晚上,我向宿舍中的隊員們試講了,得到他們的建議后繼續改良教案。由于我講話時的聲量不大,所以在當天晚上“正能量”的隊長也給我找來了一個麥克風。
在上第一節課的時候,我發現了講課時有非常多的缺點,例如:普通話不標準、筆記的內容太多,而且枯燥無味、與學生沒有眼神交流等。唯一可喜的是我的聲量并沒有想象中那樣小聲,聽隊友們的反應:坐在教室的最后面也能聽得見我的聲音,根本不需要用麥克風。下課之后,我馬上收集了在現場聽課的隊友的建議,在宿舍中改良教案。隨后,進過多番努力,在剩下的4節課中我都獲的了較好的回應,而本人也感到較為滿意。
時間飛逝,沒過多久我們便迎來了最后的文藝匯演。在7月20號的上午,我們的所以課程已經結束了,剩下來的大部分時間然學生們進行節目排練,并且讓老師們與學生進行合影。在當天上午,我也一直忙于與學生們拍照,收獲不少。在中午的2:00,萬眾期待的文藝匯演終于開始了。每一個班多有自己的節目,有的是合唱,有的是朗誦,而我們隊就有音樂專業的小老師當場演唱。足球小品等。現場的氣氛也極為活躍,都出都是笑聲一片,大家就像真正的一家人一樣,那樣和諧,那樣歡樂。文藝匯演結束后,我們“正能量”便收拾行李,返回xx師范學院,結束了為期7天大人社會實踐活動,也結束了這段美好、快樂的回憶。
我相信,這次“正能量”三下鄉社會實踐服務隊的到來一定給xx中學的學生們帶來了活力和樂趣。除了上課,傳授學生們知識外,我們在下課的時候也會與同學們聊天,關心一下他們的生活狀況,解答他們心中的疑問,講一下城市中、大學中的生活,以激發他們對學習的熱情,點燃他們考出農村,邁向城市的夢想。
我想,對于他們來講,我們是他們的小老師,更是他們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