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145班 ‖ 李石林 胡思宇《賣火
《賣火柴的小女孩》讀后感
六年級145班 李石林
讀了安徒生爺爺的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后,我的心中暗暗充滿了對她的憐憫之情。
這個故事感人肺腑:在一個大年夜的晚上,家家戶戶都在團圓吃烤鵝,只有一個貧窮的小女孩赤著腳在街頭賣火柴,她又冷又餓,是多么渴望別人的美好生活啊!她劃著了三根細小的火柴,她看見了溫暖的火爐、噴香的烤鵝和美麗的圣誕樹??苫鸩駵缌?,幻想也跟著消失了。她又劃著了一根,這次她看見了親愛的奶奶,一切事情似乎都停止了,小女孩哭了,奶奶抱起她,來到了天堂,小女孩的悲慘命運也結束了。
世界如此黑暗,小女孩的生活如此艱難,老天真不公平,那一幕又一幕傷心的畫面就不能給小女孩一絲希望,一句安慰,一點溫暖嗎?她需要的東西并不多,只是一束新生的火花,為什么沒有一個人愿意發自內心地去幫助她,去給予她溫暖呢?
小女孩的生活沒了指望,在那一顆星星落下來的時候,她是多么可憐。在我們躺在被窩里抱著父母睡覺的時候,小女孩卻在寒冷的冰雪之中賣火柴。
當時的社會真黑暗,要是小女孩來到我們的國度,我一定要讓她得到從來沒有的幸福,我要給她一個溫暖的火爐、一只噴香的烤鵝、一棵美麗的圣誕樹。
我們的生活是幸福的,小女孩的生活是悲慘的,我們要珍惜如今的生活。賣火柴的小女孩,我祝福你和你的奶奶,在天堂中得到自己想要的美好。同時,我們也應該珍惜現在的美好的生活,今日的生活來之不易,是祖輩們用鮮血與生命換來的,所以我們更要努力生活,努力學習,為明天交出更美好的答卷。
語文老師說的話:
你先用精煉的語言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感想部分則采用對比的手法,將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與小女孩的悲慘生活進行了對比,告誡人們應該珍惜幸福生活,好好學習,結尾深化了主題。
(指導老師:謝春霞)
《賣火柴的小女孩》讀后感
145班胡思宇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麥作家安徒生筆下的童話,文章表達了作者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對當時社會的強烈不滿。
文章寫了:一個小女孩在寒冷的大年夜里賣火柴,她坐在墻角里,點燃了一根火柴,她非常的寒冷,這時她幻想到自己坐在大火爐面前,這使她非常的暖和。她又點燃了一根火柴,她非常的饑餓,這時她幻想自己吃飽了噴香的烤鵝。她又點燃了一根火柴,她非常痛苦,這時她幻想自己坐在美麗的圣誕樹下。她又點燃了一根火柴,這時她幻想看到了奶奶,她非常興奮,請求奶奶把她帶走,奶奶把小女孩抱起來,她們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飛到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第二天,她在大年夜里凍死了。
這篇文章對我的感受很深刻:小女孩的命運是多么悲慘啊!她生活在黑暗之中,沒有關愛,看不見光明,沒有人去同情她。我們生活在新社會中,再也不會有貧窮困苦,是多么美好。我們可以在知識的海洋里盡情地遨游,過著快樂而有意義的生活,每天都得到家人的關愛和呵護。
我十分同情賣火柴的小女孩,我們現在的孩子的童年生活是最幸福的,在如今的社會里,我們過著豐衣足食的生活,享受著天倫之樂的日子。
小女孩生活在黑暗社會里,沒有衣服穿,吃不飽,連大年夜也要上街去賣火柴,美好的生活只能出現在她的幻想之中,她的生活充滿了痛苦與不幸,備受冷落,得不到任何的關愛。為什么窮苦的小女孩會受到這么不平等的待遇呢?那是黑暗的社會制度造成的,如果她生活在我們國家,她一定也像我們一樣,吃得飽飽的,穿得暖暖的,與我們一起高高興興地去上學。
我希望小女孩的生活會散發光彩,我們現在的社會在不斷地發展,我們更要好好地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為社會的發展作出貢獻。
語文老師的話:
文章先概括了小女孩的痛苦經歷,然后點明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并將小女孩的悲慘遭遇與我們當今的幸福生活進行對比,突出了你對小女孩的同情之心,文章將讀與感想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中心明確。
(指導老師:謝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