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讀后感
讀罷整部《儒林外史》,好像是看完一卷長長的畫卷,而那上面畫著的是眾生相。儒林世界說大不大,不過是士人文人間的分分合合;說小卻不小,就像一個大戲臺,百余名有名有姓的人物相繼出現,每一個都有血有肉,真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好不熱鬧!臺下的我們靜靜地看著他們或悲或喜,或怒或嘆。這出戲看似滑稽可笑,唱的盡是士人們附庸風雅,酸腐庸俗的生活,可是細看之下,你能從他們咿咿呀呀的唱段里窺見那個封建時代的陳腐墮落,那些市井小民的悲哀無奈,甚至窺見你自己。
儒林中的士人文人最讓人唏噓不已,那個顧鹽商說得好,真是“相交滿天下,知心能幾人”!杜少卿算是作者著墨最多的一位人物,他的登場是由于他出手闊綽,遠近聞名。無論是誰找他借銀子,只要稍訴苦衷,他幾乎從不吝嗇自己的銀錢。他還放棄了進京的好機會而選擇在山水間玩樂,與妻子做一對神仙眷侶。但最可笑的是,他的事跡并沒有換來宅心仁厚,淡泊名利的好名聲,反倒是當做笑話被人掛在嘴邊,雖然他名聲遠播,不少人與他結交,可誰又知曉他的真心呢?他在紛繁冷漠的儒林世界里有一顆不合時宜的純真之心,他用純粹善良的眼看世界,所以看不到功名利祿,他用坦率赤忱的心待世界,卻得不到知音。當他被妻子質問為何放棄入京的大好機會時,他劈頭就是一句:“你好呆!”我想這句話他應該也想說給那些追名逐利,自以為是的士人——“你們好呆!”
而那些被錢財名利沖昏了頭腦的士人中我印象最深的算是那位匡超人,他以一位正直貧窮的田舍郎形象登場,一心求學,收到許多人的幫助,在家盡心侍奉老夫,是有名的大孝子。我本以為他會上演一出勵志大戲,可是卻越看越失望,他被潘三施舍的幾分蠅頭小利吸引,為自己現有的一點名聲驕傲自滿,走上迷途,最終一步步淪為背信棄義的小人,在妻子死后竟用幾兩銀子打發大哥,連棺材都不準備蓋!我憤怒地說不出話,同時一種悲涼油然而生,他也曾是一個剛正不阿的少年!虛榮逐漸蠶食了他,同樣在慢慢蠶食儒林中的千萬士人,最可悲的是他們渾然不覺。
那個時代就是如此,可悲又可笑,雖然寫儒林,可是何嘗不是寫市井?雖然寫市井,可是何嘗不是寫時代!我記得倪老爹談到將幾個兒子賣掉時,鮑文卿問他怎么舍得,倪老爹答了一句:“留他在家跟著餓死,不如放他一條生路。”我當時在想這是怎樣一個時代?這個時代將孩子賣掉稱為是一條生路,這個時代窮真的是一種病,只有死路一條,這個時代百姓如螻蟻一般卑微。
魯羊先生在這本書的序言中對這本書的評價就是庸俗,絕望!是的,我看到了這份低級的庸俗,也看到了這份刺骨的絕望。我們作為看戲的人,是不是也該看看我們這個庸俗的世界,看看螻蟻一般的自己?也許看到的不僅是絕望了,是一種溫暖,是一種終于發現了自己的平庸的溫暖,這或許就是魯羊先生在序言中所說的“愛上這個世界,愛上無比庸俗的人類,愛上他們螻蟻般的紛繁和虛妄。”我們只有深知自己有多么卑微甚至低級,才能避免無謂的自戀與抒情。
【推薦】古典文學網古典文學http://.cn/古典文學網是一家專業的中國古典文學網站,提供中國古典小說、古典詩詞、古典名著、中國古代文學故事、古代詩歌詩詞等各種中國傳統文化著作在線閱讀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