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讀《活著》讀后感800字(《活著》讀后感高中生)
《活著》讀后感
作為一名高中生,讀完了余華的《活著》,深感教育的重要性。這本小說通過一個人物的命運,反映了中國社會在不同歷史時期的變遷和人性的復雜。下面我將從三個方面談談我的讀后感。
“活著”真正的含義
這本小說名為《活著》,但是主人公福貴經歷了那么多悲慘遭遇,他真正地“活著”嗎?其實,在我看來,“活著”并不是單純指生存,而是指在生存中找到存在的意義。福貴雖然失去了家庭、親人、朋友等等,但是他一直保持著對生命和愛情的信仰。即使身處困境,他也從未放棄希望。他用自己的勇氣和努力改變自己和周圍人們的命運,最終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存在”。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家庭與親情
《活著》中最讓人感動之處莫過于福貴與妻子難舍難分、相互扶持的場景。在福貴失去了所有親人和朋友之后,只有妻子陪伴在他身邊,給他帶來溫暖和力量。小說中描寫了福貴與妻子的相處之道,讓我們深刻地理解到真正的家庭和親情是如何建立起來的。家庭不僅僅是一種柔軟的情感依托,更是一種堅實的生活保障。而親情則是一份永不磨滅、無私奉獻的信任和愛。
歷史與現實
《活著》雖然是一部小說,但其中涉及到的歷史事件卻是真實存在的。通過小說中福貴所經歷過的時代背景,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社會在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之間發生了很多變革,而這些變革對于每一個普通百姓都產生了重大影響。小說中對于“文化大革命”、土地改革等問題也有深入探討。讀完這本書之后,我深刻認識到歷史對于個人和社會都有著重要意義,在當下時刻更應該關注自己所處的時代和社會背景,積極面對人生中的挑戰。
總之,《活著》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通過福貴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到人性的善良、堅韌、堅強和愛。同時,這本書也讓我們思考人類在生存中所需要具備的品質,例如勇氣、信仰、承擔責任等等。我相信,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這些品質都將是我們成長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