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讀后感3000字(《看見》讀后感3000字)
看見讀后感
《看見》是一本由高曉松所著的書籍,通過作者自身的經歷和對生活的深入思考,為我們呈現了一個真實而又深刻的世界。這本書不僅讓我更加理解人生的意義,也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的價值觀。下面我將分享幾個我認為最有感觸的部分。
人性本善?
在《看見》中,作者提到了一個很有趣的話題:人性到底是本善還是本惡?他指出,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有些人十分友善,待人誠懇;而有些人則虛偽、冷漠甚至陰險。那么問題來了:究竟哪個才是真正的“本性”?
答案并不容易給出。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生命經歷和社會背景,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造就了每個人獨特的性格與行為方式。但是,無論如何,我們需要明確一點:即便某些事情已經成為了我們習慣性做法(例如撒謊、欺騙等),我們也不能因此否定人性的善良本質。希望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多一些信任與寬容,讓人性的光輝繼續閃耀。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在《看見》的前言中,作者曾經提到過自己對于人生意義的思考:“我開始相信,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有一個使命,而這個使命就是完成他應該完成的事情。”作者并不認為人生具備固定和普遍意義,但是他堅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與存在方式。
這種思想讓我想起了一句話: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無論我們面對什么樣的困難和挑戰,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都是必要且合理的。因為只有經歷過磨難、承受過壓力,我們才能更加清晰地認識自己、發現自己真正想要追求什么。
愛是如何被表達出來的?
《看見》中提到了很多關于愛與親情的故事。例如在第二章中,作者講述了自己與父親的關系。他認為,雖然自己和父親在某些方面存在矛盾,但是在心靈深處,他們的愛是無法割舍的。
這讓我想到了一句話:愛不一定需要用語言來表達。有時候,行動比語言更能夠表達我們內心深處的情感。例如當我們默默地為家人付出、陪伴他們走過難關時,就已經傳遞出了最真摯的情感。
結尾
《看見》是一本具有啟發性和思考性的書籍。通過閱讀它,我們可以更加清晰地認識到人生真正的意義所在,并對待自己與他人更加寬容與信任。同時,《看見》也提醒我們要珍惜身邊每一個人和事物,并從中汲取力量與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