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讀后感通用
“讀后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么都沒有掌握,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yōu)秀讀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九年級讀后感篇一
人生既不是一首浪漫的抒情詩,也不是一支優(yōu)美的小夜曲,而是陽光與風雨的搏斗,是歡樂與痛苦的交替。命運就像是一塊堅硬的石頭,也許是一塊讓你一蹶不振的絆腳石,也許是一塊助你攀上頂峰的墊腳石;命運就像是一把匕首,它鋒利的刀刃或許會讓你血流不止,或許可以為你斬斷荊棘,迎來黎明;命運更像是一串沉重的鐵鏈,只要你頑強地與它拼搏,永不放棄,永不言敗,它就會被你輕而易舉地掙斷;可一旦被它外表之堅硬、強大所嚇退、蒙蔽,軟弱地被它所束縛,那么就將成為命運永遠的奴仆。
翻開歷史的書本,細數(shù)從古代到現(xiàn)在,從國內到國外,那一個個受人敬仰的成功者,哪一個沒有精力過于命運搏斗的艱苦歲月?又有哪一個是敗倒、屈膝在命運面前的?然而海倫·凱勒、張海迪、霍金、史鐵生,他們的命運甚至比平凡人艱辛得數(shù)百倍,但為何他們卻如此得偉大、不同凡響?比起他們,如今擺在我們面前的挫折又是如何的微不足道、不足掛齒?可捫心自問,我們是否曾經(jīng)因挫折而怨天尤人?是否曾經(jīng)在坎坷面前敗下陣來,垂頭喪氣?我們是否牢記那句千古名句:“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是否聽過長輩常念道:“不經(jīng)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可我們又何曾從心底深處理解過這兩句話呢……
所有輸和贏都是人生的必然和偶然,勇敢地選擇遠方,與命運搏斗,也就注定了勝與敗的可能。人生的關鍵在于只要你拼搏了,輸和贏同樣精彩。
九年級讀后感篇二
陳赫、羅聲求所著的《做一名合格的大學生》一書,剛剛拜讀。書中第三講介紹讀書的方法,我感觸尤深。
在書中,作者總結了讀書的三項:不預習不聽課、不復習不做作業(yè)、錯題重做。復習和錯題重做,以前我也常這么做,只是沒有上升到理論高度。但讀了0多年的書,我一直沒有養(yǎng)成預習的習慣,也從來沒有思考過預習的好處。讀了作者的解釋,受益匪淺。
作者說,在上課之前,獨立做了預習,就好比在一條新的路上,在自己的腦子里留下了許多標記。當老師講到這些內容時,會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與老師“有期而遇”。當預習時的理解與老師講解的一致時,會提高自己學習的自信心;當預習時的理解與老師的分析不一致時,由于有了認識上的失誤做反襯,會留下更深的印象。這個解釋令人信服。像這樣貼近學生實際的闡述,在《做一名合格的大學生》一書中比比皆是。
書中結合大學生成長的需要,講了不少人生的哲理。這些哲理都是以平視、友愛的目光,娓娓道來,沒有強加于人的感覺。在談到學生該不該求神拜佛時,作者以攀登云麓道宮途中與一位女大學生相遇的小故事,借道觀中的詩句,道出了想表達的觀點:對云絕頂猶為麓,求道安心即是宮。連道觀中的出家人都在求“心”,大學生又何必求神拜佛呢?
《做一名合格的大學生》有一個很鮮明的特點:密切聯(lián)系實際,回答真問題。作者為什么如何做到這一點呢?書中這樣總結:
第一,看你有沒有足夠的知識聯(lián)系歷史的實際?是否精通“社會發(fā)展史”?
第二,看你有沒有足夠的膽識聯(lián)系現(xiàn)實的實際?這既要有勇氣,也要有能力。
第三,看你有沒有足夠的“功夫”,聯(lián)系對象的思想實際?這份“功夫”,不是聽、只言片語就能對付的。
第四,看你有沒有足夠的勇氣聯(lián)系自己的思想實際?這點最難做到,確實消除學生逆反心理的關鍵所在。
談一點建議。我接觸過一些0來歲的年輕人,他們不知道如何愛惜自己的身體。《做一名合格的大學生》書中有心理健康方面的內容,如果再增加一點生理健康方面的內容,會更好地幫助大學生們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