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次紀錄片觀后感精選五篇
觀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xù)劇或參觀展覽等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nèi)容啟發(fā)而引起的思考與聯(lián)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fā)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生第一次紀錄片觀后感精選五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生第一次紀錄片觀后感1
今天,我在電腦上觀看了綜藝節(jié)目《人生第一次》??赐旰?,我的感觸頗多。
首先,我覺得徐子宸的組織能力和語言能力很強,將來一定是個棟梁之才。他樂于幫助比他小的.小朋友們,令人贊嘆。
而Cayla呢,她本質(zhì)上是個很好的孩子,但是因為太小,總是依賴媽媽,所以每次都是最后一個完成任務。
還有陽洋,她也是個熱心腸、有愛心的女孩,她在隊伍里充當起了大姐姐的責任,值得我們學習和贊揚。
最后是耶耶和樂樂。耶耶還小,很多事情需要與別人一起合作。而樂樂就是幫助他、鼓勵他的那個人。他們雖然有時候有些小爭吵,但是這并不能阻擋他們的姐弟情深。
從他們的身上,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我以后要學習他們的合作精神,徐子宸的樂于助人,Cayla的孝順,陽洋的愛心,耶耶、樂樂的團結。
人生第一次紀錄片觀后感2
在我們的人生中,有許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出生,第一次上幼兒園,第一次長大。
人生的很多第一次,都會讓人難忘,很喜歡今天紀錄片里的一句話:“人類最強大的武器,不是核武器,而是不顧一切的勇氣。”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也曾出生牛犢不怕虎過,也有過天不怕地不怕的勇氣,現(xiàn)在,這股勇氣,你還有嗎?
出生,講述了女人生孩子的辛苦,一個新生命的孕育,是欣喜,也同樣有著辛苦,直到孩子出生那一刻,一邊哭一邊笑,哭的是身體上的難受,笑的是新生命的來臨。
上學,講述了小朋友上幼兒園的經(jīng)歷,從我們出生之后,第一次的集體生活就是幼兒園了,在幼兒園里我們認識了更多的小朋友,學習和別人相處,學會交朋友,然后慢慢長大。務必要尊重每一個小朋友,因為每一個大人,曾經(jīng)也都是孩子……
長大,講述了小學生的校園詩歌生活,離開幼兒園,我們就到了小學,慢慢的,有了自己的心事,不再只是想要玩具了,遠在山區(qū)的孩子,被迫和家人分離,他們過早的長大,過早的懂事,過早的成熟,一個人去面對思念家人的日子。劍未配齊,轉眼已是江湖,但愿千帆歷盡,歸來仍是少年……
當兵,講述了男孩子長大后第一次當兵的片段,兵營的生活,可以把一個男孩變成男人,男人,意味著責任,意味著擔當,保家衛(wèi)國,熱血男兒,兵營的生活艱苦,但就像煉鋼一樣,千錘百煉,才能練就好鋼。
上班,他們也曾一蹶不振對生活失去信念,好在他們走出來了,走出了自己內(nèi)心的黑暗,不再自卑,不再害怕,用自己的雙手,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學會感恩,學會珍惜,活著的每一天,都值得被紀念,珍惜這樣的日子,無論是平凡的,還是崎嶇的,都會好的……
結婚,講述了許多情侶從戀愛到領證,兩個人一起建立家庭,從愛情到婚姻,并不是容易的事。親情直接的血緣和紐帶,也是任何東西都無法取代的,無關財富,無關地位,家人也是最無私愛你的人,他們愛人,僅僅是愛你,不求回報……
進城,講述了云南曲靖的農(nóng)村婦女王銀花去上海打工的生活,她也曾經(jīng)糾結過,不舍得離開孩子,但是內(nèi)心的渴望,又想讓她走出去試一試,她想提高自己的收入,她想給自己的生活一次改變的機會,在現(xiàn)實生活面前,賺錢顯得多么重要。
人生就是這樣,由無數(shù)個第一次,無數(shù)個選擇組成,每一次第一次,每一次選擇,都寫進了生命的歷程,一個不經(jīng)意的選擇,一個轉身,也許就是另一個世界了,未來還有許許多多的第一次,還有許許多多的選擇,跟著心走,一步一步,迎接生命的挑戰(zhàn)……
人生第一次紀錄片觀后感3
對于許多人來說,這是一生只有一次的經(jīng)歷但這是唯一,一次經(jīng)歷一旦發(fā)生就會持續(xù)在許多方面改變你的一生。
人生會有多少個第一次?
在紀錄片《人生的第一次》中講述了12種人生要面臨的第一次,而有些第一次是每一個人都需要經(jīng)歷的。
01
紀錄片《人生第一次》:出生
在中國平均每一天就有五萬人要來到這個世界上,一個嬰兒的誕生,世界也從此刻發(fā)生了改變。
出生是不可逆的,從母親的身體分離那一刻,你就是一個個體的小生命。
“分娩的痛到底有多痛?”
這種痛一般只有做了媽媽的人才知道。
有的人說這種痛就像十二根肋骨斷掉;
有的人說就像從你鼻子里擠出一個西瓜來;
又有的人說就是用尖頭皮鞋不停地踢你肚子。
【吳麗萍就是本片的主人公之一,她將要在這里迎接她第二個孩子。
順產(chǎn)的過程中最痛苦的莫過于開指。要熬過開指這道坎一指,還可以忍受但隨著疼痛的持續(xù)升級生產(chǎn)過一次的吳麗輝痛得指尖打顫,眼淚直流。
而一直催促著護士給她打無痛麻醉,麻醉就像天使一樣,在你無法忍受時從你的后背扎入讓你忘記此刻。】
我的媽媽肚子上也有一條長長的刀疤,那是我出生時經(jīng)過的小道。
在她的肚子里生活了10個月要出來和新的世界打一聲招呼。
我摸著她的疤痕問了一句:“疼嗎?”
當孩子出生的那一刻,作為母親任何的疼痛都不算什么,這就是偉大的母愛。
當你哇哇落地時,所有的痛都會被你融化成水,慢慢流失。你的成長是一個家庭最幸福的時刻。
人生第一次出生,從出生那一刻開始,我們已是不得不踏上只可前進不能后退的旅程,無法預知目的地,惟有盡量欣賞...
02
紀錄片《人生第一次》:上學
秩序成習慣,習慣成自然,自然成人格;這一切都來自于童年。
耳邊響起那熟悉的旋律:“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操場邊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師的粉筆,還在拼命唧唧喳喳寫個不停?!?/p>
童年是最純真的,充滿著歡聲笑語,喜怒哀樂讓人孜孜不倦。
邁入幼兒園大門時,孩子們因為離開最熟悉的人,最溫馨的家必然會出現(xiàn)第一次的分離焦慮。
當媽媽說:“下午來接你?”
孩子就開始撕心裂肺地哭喊,而媽媽也是第一次掉下與孩子分離時的淚水。
【當記者問孩子們“以后想干什么?”
幼兒園的孩子說:“離開小班,去中班,大班”
一年級的兩兄弟因為小星星的事鬧了不愉快。
而對于小朋友來說,小星星是老師給優(yōu)秀學生的獎勵,是最重要的東西。
“小時候抱怨爸媽為什么一定要逼自己練琴,想著長大以后一定不這樣對自己的孩子,現(xiàn)在就在想為什么不逼的更緊一點”】
這都是我們在學習之路上要面臨的各種挑戰(zhàn),我們都是第一次來到這個世界,也是第一次做好寶貝這個角色。
人生第一次上學,我們要通過學習這條路改變自己,學會適應生活與生活協(xié)作。
03
紀錄片《人生第一次》:長大
你長大,你瘋狂,你懷舊,這都是你一個人的事。
“烏云和白云結婚,我們歡呼著,去撿他們?nèi)鱿碌南蔡恰!?/p>
學詩歌的孩子一定不會砸玻璃,詩歌藏著一個孩子細膩溫柔的內(nèi)心。
我有的時候認為長大就是年齡的數(shù)字變大,生活在鄉(xiāng)村寄宿學校的這幫孩子他們不停的刷新了我對“長大”一詞的理解。
【小慶云一個人生活,自己做飯,打掃因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過年也不回家。這種長大是孤單的但是也是需要面對的?!?/p>
在《我家那閨女》里王鷗對身邊的朋友說了一句話我記憶猶新:“當你一方面有所作為時,你也會在另一方面失去一樣?!?/p>
長大是很快的,哪怕隔著屏幕念,小慶云的詩還是擊中了母親的心,施應鎖用紙筆記錄著長大的足跡——筆下如有“萬物”那一定是你經(jīng)歷了成長。
04
紀錄片《人生第一次》:當兵
“為人民服務”
每一年的征兵都有很多優(yōu)秀勇敢的年輕人被送去訓練。
日子很苦,但是他們也在為足跡人生的第一次做出貢獻和價值。
【第一眼看到的是“長春”火車站,就知道了這是長春新兵入伍家人送別的場景;離別濃郁的氣息,進入軍營之后至少2年不能回家,離家久了,難免想家。告別時的不舍也在淚水下歡送走了他們?!?/p>
當部長問:“是家人讓參軍還是自己想?yún)④???/p>
新兵回答:“自愿當兵,人生規(guī)劃中就有當兵這一步。”
有的是為減輕家里負擔,有的是想鍛煉自己,每一個人的目的不同,但他們的回答都很堅定。
第一次離家、第一次跳傘、第一次上飛機、第一次用不一樣的身份來面對自己,這可能就是人生的顏色。
人生第一次當兵,艱苦訓練成為了每日必須面臨的挑戰(zhàn)。一份國家的責任將在你們身上播下種子。
05
紀錄片《人生第一次》:上班
為了養(yǎng)家糊口,為了生存我們必須學會一門技能。
本片講述了殘疾人的日常生活,一說“殘疾”很多人會想殘疾人的生活應該是躺在床上或者是坐在門口。
可是看完這一集視頻,你會知道就算有缺陷努力那個勁一直在。
【在這個殘疾人專屬的基地里,有腦癱、小兒麻痹、重度燒傷等像王紹軍一樣的殘疾人,他們還在為生活打拼,為自己的夢想努力就算與別人不同但是他們活在自己的人生里。】
沒有腿的沉重感是我們體會不了的。
傅雷在《傅雷家書》中寫過一段話:“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一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yǎng),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脫?!?/p>
人生第一次上班,面對未知的工作崗位,我們不斷磨煉、不斷學習在過程中體驗人生。
06
紀錄片《人生第一次》:結婚
“初來乍到,余生請多指教。”
一場蓄意已久的婚禮是每一人最大的禮物。
【經(jīng)歷千辛萬苦,走到最后。有的人經(jīng)歷漫長異地戀奔波;有的人在一起幾年經(jīng)歷風雨。到最后領證的那一刻滿滿地感動和幸福。】
婚姻是人生的轉折點,背負著兩個家庭的期待,同時,也孕育著新家庭的希望。
人生第一次結婚,未來的路很長。作為你的另一半我希望未來執(zhí)子之手,與之偕老。
07
紀錄片《人生第一次》:進城
我們向往的生活,都是需要自己創(chuàng)造的。
現(xiàn)在的時代不學習就被淘汰,王銀花是農(nóng)村里的女人為了孩子和家庭,離家出門打工為了收入高點。
剛來到大城市里很多人和她一樣,不知道如何掌握生存技巧。記不住那些老人的情況,飲食和名字也是她一直困擾的問題。
人生第一次進城,適應這個社會不然你會被人取代或者被人淘汰。
08
紀錄片《人生第一次》:買房
買房是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年輕人在外拼搏的目的。
想在北京買房真的要付出很多,北漂在外租房子成了我們?nèi)粘OM的一部分。
租在小平房里的她,蹲在電腦前直播上課。他的夢想就是擁有一棟屬于自己的房子,給自己一個穩(wěn)定的家。
人生第一次買房,舒適、安心、踏實、快樂、幸福只有一個家能帶給你,在外面累了回家睡一覺就好。
09
紀錄片《人生第一次》:相守
一道菜就是一味人生,端出來的是一個家庭的酸甜苦辣。
【2024年妻子曾京飛被查出宮頸癌,病情的擴散讓她失去了行動能力,常年躺在病床上,為了照顧妻子他不離不棄的照料妻子的一日三餐。
即便嘴里一直抱怨著,但手中溫柔我盡收眼底?!?/p>
在一條狹窄的小巷里,一對夫妻為這些癌癥家屬準備了煮飯的工具,自己備菜在這里可以做飯帶給自己的家人。
有一位老人說自己是肺癌,記著問他家屬呢?他說:“自己可以照顧自己,老天給的任務是推脫不了的?!?/p>
在中國平均每天1萬人確診癌癥,每分鐘7.5人確診癌癥。
很多癌癥患者都保持著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
患肺癌的一位老大爺每日做完化療就離開醫(yī)院,他不喜歡被困在這個病懨懨的地方。還和身邊患癌癥的人說:“別愁眉苦臉,這樣一家人都不好了?!?/p>
人生第一次相守,不離不棄的愛令人羨慕。面對癌癥不懼怕,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戰(zhàn)勝病魔的狀態(tài)令人欣慰。
010
紀錄片《人生第一次》:退休
幾十年的工作在這一刻可以慢慢放下,離開自己的工作崗位進入退休。
【楊敏退休之后報名了老年大學,她喜歡走秀、國標。但是為了孫女她放棄了自己的愛好,退出了老年大學。因為兒媳婦是空乘人員沒有太多時間照顧孫女,所以楊敏只能在孫女去幼兒園的時候才會有自己的時間。】
但是她一有空就會抽出時間在老年大學的舞蹈室里走秀、練習國
標。
人生第一次退休,放下一件事情,去對另一件事情重燃信心。沒有什么事情我們不會或者被年齡限制。
011
紀錄片《人生第一次》:養(yǎng)老
在三條腿的時候,你可能在打噴嚏時賭上性命;心跳加速,不是心動而是心率不齊;你不敢吃太飽,因為還要空著一半的肚子吃藥;人生突然不再迷茫但是你會迷路。
為了不給女兒添麻煩決定去養(yǎng)老院生活,戴華的丈夫已經(jīng)離開40年了一人撫養(yǎng)兩個女兒長大。今后的日子要在養(yǎng)老院過她也一大早出門理了一個新發(fā)型。
人生第一次養(yǎng)老,我們慢慢的步入老年,不得不放下那些生活的寄托,好好生活。
012
紀錄片《人生第一次》:告別
最痛心的就是無聲無息的告別,那種離開式的告別是永遠。
【73歲的老人,因為老伴得了阿爾茲海默癥不得不和老伴分開,有時候想老伴就坐著長途車去見他。老人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問老伴他是誰?老伴叫出他的名字他又開心又激動地親吻老伴。】
因為老伴的狀態(tài)不知道什么時候會與他告別,所以他來到“中國遺囑庫”寫了兩份遺囑。他不想要墓地因為他覺得是浪費,他寫了一首詩也告訴兒子自己離開這個世界要把遺體捐獻給國家。
人生第一次告別,這種告別很痛心、很難過,可這是人一生必要經(jīng)過的。把生命歸回大地也是最終的一程。
人生的第一次有很多,無論你正在經(jīng)歷還是未經(jīng)歷都希望你保持平常心去度過那些快樂或者不快樂的時光。
人生第一次紀錄片觀后感4
從呱呱墜地到與這個世界告別,中國人的一生在這部紀錄片當中逐步呈現(xiàn)出來。幾乎每一集都有淚點,因為它們是那么真實,讓你仿佛看到了身邊的某個親人,也仿佛看到了自己。作為平凡人,我們普普通通不為人知,然而每一個認真活著的日子都彰顯了生命的艱難與偉大,都讓人對“活著”二字充滿敬意。
生孩子有多痛?看看每一個準媽媽望向丈夫的淚眼就可以知道了。沒有聲嘶力竭的抱怨,只有噴涌而出的淚水和無助的眼神。她們知道這一道鬼門關是必須要獨自去闖的,無論多么害怕都難逃此劫。生過了人,才懂得了人生。她們一點點把孩子養(yǎng)大,送進幼兒園,又與他們開始人生的一次次分別。孩子的成長也是從此時起步的,他們來到一個由陌生人組成的集體,在被溫暖與被傷害中嘗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到了初中,正式邁入青春期的他們體諒到父母的不容易,尤其是山區(qū)的留守孩子。對于部分男孩來說,長大是在軍營里完成的。他們經(jīng)歷了一次次嚴苛的訓練,方知家庭的幸福,再次看到父母時也會更加懂事。
就業(yè)大概是最能代表一個人成年的標志了,因為我們可以從工作中獲取收益進而養(yǎng)活自己,最大化地脫離對父母的依賴。然而,工作對任何人來說都不容易。在鄭州的殘疾人就業(yè)培訓基地,一群坐在輪椅上的年輕人靠著做阿里巴巴的云客服實現(xiàn)了自我價值,也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人生伴侶。在云南,一個老公殘疾、要供兩個孩子上學的媽媽在思考了一夜之后還是決定跟著村里人去上海做養(yǎng)老院的阿姨。原本很機靈的她在陌生的城市不知所措,讓人不禁有幾分難過。
剛剛把生活安定下來,在異鄉(xiāng)舉全家之力買了房子,和擦肩而過的某個人成立了自己的小家庭,像父母一樣把孩子養(yǎng)育成人,衰老又找上了門。江西腫瘤醫(yī)院旁邊給病人家屬借火的小廚房,上演著“少年夫妻老來伴”的真實一幕。兒女們在跟生活的風雨搏斗時,能與自己并肩而行的就是昔日的伴侶了。一方得了癌癥,另一方多年如一日地一邊抱怨一邊照看。中國老人的退休生活還要參與到孫輩的接送中來,默默承擔著社會給予的壓力。什么時候能真正為自己而活呢?不知道。因為他們在生命的最后一段路程都想著如何給子女減輕負擔,自己主動申請去養(yǎng)老院,不成為子女的累贅。
如果說社會的進步靠的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那么中國人真的是很努力了。無論是小孩還是大人,都有意識地參與到這一場場的比賽中來。他們賣力地做好每一個階段的角色扮演,在托舉家庭的同時也托舉了整個國家。毫無疑問,他們的一生,平凡而偉大。
人生第一次紀錄片觀后感5
反腐倡廉工作是我黨立黨之本、執(zhí)政之基,全力推進黨的反腐倡廉工作是我黨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做出的歷史抉擇,通過近期參加公司組織的反腐倡廉活動,和觀看警示教育紀錄片,我受益匪淺,感觸良多?,F(xiàn)就參加此次活動和觀影談幾點自己心得體會:
一、加強政治學習,樹立正確的三觀。
作為公司職工我們應該要以身作則,主動加強學習,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權力觀,端正思想作風,提升思想境界,遵守國家和公司有關廉潔從業(yè)的各項規(guī)定。學習對管理者來說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透過政治理論學習可不斷提高個人的思想境界,陶冶情操,有的人常以工作忙等理由不參加群眾政治理論學習,這樣不利于提高自身的思想覺悟。一個人經(jīng)常不學習,頭腦很容易產(chǎn)生麻木,逐漸喪失警惕性,從而可能向犯罪邁出第一步,所以政治理論學習只能加強不能放松,要自覺參加政治學習,這樣才能在思想上筑好防腐第一道防線。通過思想教育學習,進一步深化對腐化墮落危害性的認識,使自己有強烈地責任感和緊迫感,筑牢思想防線。
二、廉潔自律,以身作則,遵守黨的政治紀律。
無論是領導干部還是基層黨員干部,都必須從自己做起,廉潔自律。古人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是講為政者必須身正行直,辦事公道。各個違法者的結局再次昭告世人:在社會主義中國,法律面前沒有特殊公民,黨紀面前沒有特殊黨員。一個黨員干部,不管地位多高,權力多大,只要違法亂紀,終究逃不脫黨紀國法的嚴厲制裁,以身試法者必亡。因此,必須嚴于律己,以法律己。
三、加強作風建設,從細節(jié)做起。
作風體現(xiàn)于細節(jié),倡導樹立好就要從細節(jié)抓起。要從細小的問題入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無論生活上還是工作上,都要做到心不貪,嘴不饞,手不長,潔身自好,時時警惕,不給別有用心者留下可乘之機,在思想作風上過得硬,才能經(jīng)得起任何考驗,永遠保持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
通過這次警示教育活動和這些案例警示,我將牢牢樹立廉政的思想觀念,在自己崗位上奉獻誠摯的愛心、履行自己的使命,以務實的精神,廉潔的作風、正義的形象、優(yōu)良的業(yè)績?yōu)楣靖虞x煌的明天奉獻自己一點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