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精品菜”不搞“大雜燴”——如何寫好多重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
近幾年,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成為高考作文命題的主流,因為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給出了清晰明確的任務,作文的審題看似變得更容易,實則不然。很多學生以為只需如問答題一樣,把題目中的任務要求在作文里都交代清楚,就算大功告成。殊不知,問答題與作文題在考查方向上有很大的差異:問答題考的是對內容的概括能力和對問題的理解能力,考生只要簡練、準確地答中要點即可。而作文題不僅要準確理解材料、引導語和相關要求,還要在此基礎上,建構出一篇能完成所有任務的美文。這個要求的綜合性更強,難度也更大。
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題常由三個部分組成:材料、引導語、要求。命題人往往會在這三者中,或隱或顯地給出某些具體的寫作任務,如規定寫作內容甚至主題、限定作者或讀者身份、提出文體要求等。多重任務的設定,既是防止考生審題時出現重大偏差的重要指引,也體現了考查學生“基于社會情境的閱讀、表達與交流能力”的考量。
考生如何才能寫好多重任務驅動型的材料作文?筆者提出四點建議。
第一,認知要清晰,考生要明白高考作文是一場思維能力、建構能力與寫作能力的合體展示。高考作文涉及多種能力的考查:文章該寫什么——考查考生的思維能力;文章該怎么寫——考查考生的建構能力;文章寫得怎樣——考查考生的寫作能力。高考作文考查的是思維能力、建構能力、寫作能力的綜合水平,而不僅僅文筆優美就夠了。
高考作文題目的設計隱含了命題人的諸多考查意圖,考場作文不同于在自由狀態下的隨性而作——可以寫自己最想寫的題材、最有感觸的體會,考生需要與命題人的思維對接,明白命題人的意圖,才能準確下筆。
第二,審題要仔細,要審出明確的任務和潛藏的任務,一個都不能少。材料中引導語給出的明確任務,是寫作的基本要求,在作文中必須完成。做到這一點并不難,難的是有一些任務隱藏在材料中,需要考生仔細研讀、認真思考才能發現。能否發現這些隱藏在材料中的任務,正是考生之間拉開差距的地方。
例如2023年高考全國卷的作文題,主題是“熱愛勞動,從我做起”,文體要求是寫演講稿。考生如果在主題和文體要求之外,能細心地發現這段材料對不理解勞動、不愿意勞動、不尊重勞動的行為和現象的敘述竟然占了整篇文字的近七成,進而想到文章除了要正向分析“熱愛勞動”的理由、提出“從我做起”的舉措之外,還需要對錯誤現象加以批駁,那么,這個學生的思維能力就明顯高于其他學生。這個寫“駁論”的想法,就是對隱藏任務的發現。在這樣的思考之下寫出的文章,必然更受閱卷老師青睞。
第三,構思要精巧,既要考慮文章的整體布局,又要考慮具體的局部安排。很多語文教師對于寫作能力和審題能力的訓練比較重視,但對于建構能力的培養卻經常忽視。其實,教師也好,學生也好,高考作文復習備考時,都應該在內容建構上多下功夫。
面對作文題目,考生從材料、引導語以及要求中獲得了哪些信息?這些信息誰主誰次?中心是什么?材料背景如何?身份要求是怎樣的?如何巧妙地把這些內容整合起來?這些問題處理得好,文章才會中心突出、層次清晰、詳略得當、銜接流暢;處理得不好,就會含糊不清,就像某些剛下廚的新手,只管把食材都放入鍋中,不論數量配比,不管順序先后,最后得到一鍋“大雜燴”。
建構文章最重要的是建構整體框架,明確主體內容。有些作文題目,材料眾多且類型復雜,引導語的要求也不少,這時就更需要精心設計,否則就容易寫得雜亂無章。整體框架建構好了,主體內容明確了,就可以按照由主到次的順序,把其他任務逐一安排下去。有些任務要求,比如文體要求、作者身份設定等,按要求做即可,不必大費周章。
第四,寫作要生動,以準確清晰、富有魅力的語言把心中的構思表達出來。
下筆行文也有技巧,不僅要寫得準確,還要寫得有文采,特別是標題、開頭、段首、結尾這幾個重要的地方,要力爭寫得出彩、能吸引人。
一是要擬個好標題。標題是文章內容的提煉,好標題應該既能揭示中心,又富有美感。標題不宜過長,一般說來,八字以內為好。如2023年高考全國卷的材料作文,要求聯系所給材料,給2035年的18歲青年寫一封信。有考生擬的作文題是“你我之夢,中國之夢”,這樣的標題,就展現了考生較高的思維水平。該標題把兩代人之間的傳承、個人與國家的橫向關聯都“點”出來了。這樣精準而又富有對稱美的標題,閱卷老師一看就會心生好感。
二是要寫好首尾段。開頭、結尾是閱卷老師的閱覽重點,從這些地方,閱卷老師基本可以判斷出考生的寫作方向是否準確。梁啟超說:“文章最要令人一望而知其宗旨之所在,才易動人。”如果文段在準確之外,還有美感,就更好了。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黃政樞說:“好的開頭,有如春云初展,鮮花含露,叫人一見鐘情。”好的開頭結尾,不僅點題要精準,還要注意潤色文采。
三是要錘煉段首句。清晰簡潔、富有文采的段首句,能提綱挈領地展現出文章的結構,反映出作者高度的概括能力,也方便閱卷老師快速把握文章主旨,所以值得考生多花力氣錘煉。
綜上所述,寫好多重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首先要準確而全面地理解題目,審出明確的任務和潛藏的任務,做到不遺漏;然后是建構文章,把要完成的諸多任務,借助一個清晰而又主次分明的架構一一落實;最后才是用文字去清晰準確、富有魅力地表達。相信這樣富有匠心設計的文章,自會區別于一鍋亂燉的“大雜燴”,從眾多考場作文中脫穎而出。
(作者:李群系廣東省佛山市第一中學語文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