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假思索
不假思索
核心提示: 歡迎訪問古典文學網,古典文學網提供成語不假思索的詳細解釋、讀音以及不假思索的出處、成語典故等。
成語名字: 不假思索 成語發音: bù jiǎ sī suǒ 成語解釋: 假:借助;依靠;不經過思考就作出反應;思索:思考探究。不用思考就作出反應。形容做事、說話敏捷、迅速。也指不認真地隨便亂說。 成語出處: 宋 黃榦《黃勉齋文籍 復黃會卿》:“戒懼謹獨,不待勉強,不假思索,只是一念之間,此意便在。” 成語繁體: 不叚思索 常用程度: 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 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 動賓式;作謂語、定語、狀語;指懶于思考,不負責任的辦事 成語結構: 動賓式成語 產生年代: 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 假,不能讀作“jià”。 近義詞: 一揮而就  脫口而出  查看更多不假思索的近義詞>> 反義詞: 慢條斯理  深思熟慮  查看更多不假思索的反義詞>> 成語例句: 華安不假思索,援筆立就,手捧所做呈上。(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二十六)